宮玉河
“嘎~嘎~嘎~”
“你個該死的,我叫你啦啦蛋!”
母雞被捉后的哀鳴、二大娘怒不可遏地叫罵……記得小時候,時不時的在清晨,我還賴在被窩里酣睡,東院鄰居二大娘那獨有的罵雞三重奏便把我從睡夢中喚醒。
起初,我好生奇怪,二大娘為啥老是罵雞呢?雞不是人,它能聽懂大娘的話嗎?
終于有一次,我起床后在院子里玩,忽然再次聽到那熟悉的“嘎~嘎~”聲,知道二大娘要開始罵雞了。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立即跑到院墻邊,踮腳探過墻頭,把二大娘罵雞一幕看了個究竟。
二大娘個頭不高,瘦骨伶仃,站在院里,側(cè)頭怒目,盯著被縛母雞的眼睛,咬牙切齒地重復(fù)著那固定的罵詞,罵一句,打一下,罵一句,打一下。被打罵的母雞眼里充滿恐懼,想極力掙脫。無奈,二大娘那只手死死攥住了雞翅膀的根部。
經(jīng)過半分鐘的教訓(xùn),二大娘似乎感覺出了氣,隨后手臂一揚,那雞便乘勢展開翅膀落地后倉皇而去。
看到這滑稽的一幕,我忍不住“撲哧”一聲。二大娘抬頭發(fā)現(xiàn)我在看她罵雞,也紅了臉,不自然地笑了。
“二大娘,你干嘛罵雞,它犯了啥錯?”
“這個該死的!”二大娘跟我說話時,仍然余怒未消?!八侠怖驳?!”
“嘛叫啦啦蛋?”我問。
“它把蛋下到別人家啦!”二大娘回答。
我終于明白二大娘罵雞的原因了。
顯然,對脾氣暴躁的二大娘來說,它這是對家的不忠,是對主人的背叛,是不可饒恕的,不懲罰不足以教育別的雞。
那時候,各家的院墻都不高,幾乎都是抬頭可見對方院子,家家戶戶散養(yǎng)著二三十只雞。
白天,雞們散漫地在院子里或者墻頭上玩,有蛋需要下的母雞,往往會在主人家事先壘好的專供母雞下蛋的小窩里下蛋。那小窩,一般就是幾塊磚瓦用泥巴砌牢,里面再鋪上麥秸等。有時候,需要下蛋的母雞多,它們就各自尋找下蛋之地,有的就下到草屋里——家家戶戶都有儲備牲口飼料的棚屋;還有的蛋急,母雞就直接下到樹底下或者院子里的柴草堆里。二大娘懲戒的那些雞,肯定是在串門時,把蛋下到別家了。至于下到誰家,則無從考察了。
罵雞也不傷大雅,全為生活所迫?!梆B(yǎng)雞為換鹽,養(yǎng)豬為過年”。大集體時期,村民們平時給生產(chǎn)隊干活,每戶有一點“自留地”,可以種點蔬菜之類的。別無來錢之路,利用刷鍋水,順便養(yǎng)個豬牛羊、養(yǎng)點雞,就成了家家戶戶改善生活的不二選擇。
為啥不把雞圍起來養(yǎng)呢?我問娘,娘說,那時候,人都吃不飽,哪里有余糧養(yǎng)雞呢。只好散養(yǎng)著,讓雞在大自然中覓食,家里頂多用刷鍋水,伴上一些草面子,就算是養(yǎng)雞的投入了。
其實,雞苗也是不需要當時花錢買的。逢春,就會有賣小雞的人,用自行車馱著紙箱或者簸籮游村串戶賒雞。這時候,我們小孩們都會湊到跟前看熱鬧,只見箱子里或者簸籮里都是擠擠擦擦米黃色的小雞,發(fā)出嘰嘰喳喳的歡叫聲。大人們往往托在手掌里選拔那些健康的雞苗,然后打好賒購的單據(jù),簽名,待秋后賣雞人再來收取雞款。這也順應(yīng)了當時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實際。
二大娘故去20多年了,那罵雞聲也成了我對二大娘印象里深刻的記憶;娘和父親也搬離老院到了縣城居住,那曾經(jīng)養(yǎng)雞的院子成了冬棗、石榴和杏子的天下?,F(xiàn)在居住在村里的人家,即便養(yǎng)雞,也是把雞圈在網(wǎng)子制成的圍欄里,怕的是雞隨地大小便污染了環(huán)境;那些大規(guī)模養(yǎng)雞的人家,則遠離了村莊到至少一公里遠的地方集中養(yǎng)殖。這一切,都是時代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