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旅行者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烈日炙烤著燃燒的沙漠,所帶的糧食已盡,各自只僅有半袋水。甲抱著水袋懊惱不已:唉,只剩下半袋水了!看來要葬身這荒漠了。乙卻樂觀地說:真幸運!還有半袋水,堅持下去一定能走出沙漠。在絕望和希望中,乙終于走出了絕地,而甲卻魂逝荒漠。
????這就是兩種生活的態(tài)度。我們不妨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這兩種生活的態(tài)度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在俗世中,做到“坐看云卷云”舒其實只要一種心境。人生匆匆不過百年,難道很有必要給自己設下一個死套鉆進去嗎?爭奪、斗氣,將自己逼入絕境者屢見不鮮。其實這一類人都屬于沙漠中的甲,非將雞毛蒜皮之事用自己的放大鏡放大,再努力纏繞住自己,東撞西碰……最終血淋淋地問道: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生活的模式并不是按自己的喜好和意愿設計的。匆匆的生命旅途中,我們沿途的風景會經(jīng)歷四季的變化、會遭遇生命無常的風霜雨雪。懷著一顆平常的心,坦然處之才能享受到春花秋月的美妙人生。禪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想說的就是一種心境了。
????常懷感恩生命之心,就可以做到生活的和諧。身邊有位朋友常常醉酒而夜不思歸,問其原因,則是妻子經(jīng)常把比他事業(yè)進步較快的同事和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的朋友做為參照,每夜把床頭當做開展思想教育的基地。最終使其懼而不思歸了。女人愛嘮叨這是本性,可任何事情都應有度。如果一位女人常常把一些經(jīng)年舊事和比高比低的事情反復嘮叨,我想未必是件好事。令夫者夜不思歸者,更不是聰慧之舉。其生活質(zhì)量可想而知了。
????常言:人比人,氣死人。每個人的起點、機遇、能力和素質(zhì)各不相同。如果一味鉆進死胡同,整天拿自己同別人比來比去,在心里永遠不會是“解放區(qū)的天”。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最重要的是應該有一份寬容和知足。君不見山區(qū)貧困孩子那一雙雙渴望上學的眼睛?君不見一些家庭慘遭變故而痛不欲生?至少我們的孩子幸福地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良好的教育;至少我們的生活平淡從容……人海茫茫,蕓蕓眾生每天都在為家庭和生活的幸福和富足奔波努力。但是,最重要的不要忘記在隨時隨地都要把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放在心底、擱在眼前。在我居住的小城街頭,有一位殘疾的補鞋匠,無論在風里雨里,他臉上總會帶著愉悅的微笑。問他高興的原因,他回答:“一天掙上二十三十的,總比在農(nóng)村老家呆著強多了。?”是啊,沙漠里的旅行者還有半袋水的愉悅,讓他的生命有了希望。而補鞋匠風里雨里永遠綻露的笑容,難道不能給我們浮躁的生活注入一汪清泉嗎?
????□馬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