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天
“妝臺”是曾經(jīng)坐落于陵縣(今陵城區(qū))政府西北的一座土丘。
據(jù)康熙《陵縣志》記載:“妝臺,在縣治西北,昔日陵為封國,系主嬪膏沐之所,今廢,僅余土基。”
陵縣古稱安德,在東漢時曾設(shè)安德侯國,西晉時則有安德公國。修志者認為這座土丘昔日是一座高樓,分封在這里的安德侯、安德公的女眷們曾在此梳妝打扮,所以將這座土丘稱為“妝臺”,又叫“梳妝臺”。
“北郭妝臺”是清代陵縣八景之一,文人墨客們來到這里,看到黃土高聳,荒草萋萋,聯(lián)想到以前的瓊樓玉宇,紅粉佳人,不禁感嘆世事無常。康熙朝,陵縣知縣史飏廷曾作詩嘆詠這一古跡,另有四位文人附和之。光緒年間,陵縣廩生吳養(yǎng)純也曾在此作詩。
文人們的詩作固然優(yōu)美,然而妝臺是古代女眷們梳妝場所的說法卻未必可信。古代人民有將不知名的建筑稱作梳妝臺或梳妝樓的習慣。如南京的明孝陵明樓、明故宮大善殿后假山被民間稱為“馬娘娘梳妝臺”。張家口市沽源縣的闊里吉思墓長期被稱作“蕭太后梳妝樓”。邯鄲市叢臺區(qū)趙國宮苑遺址、武漢市武昌區(qū)明楚王府遺址,都被當?shù)厝朔Q作“梳妝臺”。將一座荒涼的土丘或破敗的建筑,附會為溫婉美貌的大家閨秀的休憩之所,其中的巨大反差給人以強烈沖擊,令人印象深刻,因而廣為流傳。這種附會同時也為文人墨客們吟詩作賦提供了無限遐想的空間。
妝臺到底是什么?筆者找到了1969年的衛(wèi)星圖片,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到,當時妝臺是一座圓形的土丘,據(jù)此提出兩種猜想:其一是墓冢。距離妝臺直線距離180米處有另一土丘,清嘉慶陵縣知縣沈瑊認為它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平原君的墓冢,并在墓前樹碑。如今亦有學者認為其為魏晉時期的世家大族——明氏家族的墓地。妝臺距離平原君墓如此之近,是否可能是另一座古墓?其二是大型建筑基址。隋唐時代佛教興盛,陵縣曾有一座唐代七級石塔,一直保存到上世紀中葉,妝臺則有可能是土木結(jié)構(gòu)的佛塔。另外,妝臺也可能是一座高樓式建筑??赡苁钱敃r的鼓樓、鐘樓,校場的閱兵樓,大戶人家的藏書樓等。
妝臺是何時建造的呢?康熙《陵縣志》稱在妝臺梳妝的是漢晉時期安德公侯的妻妾們。據(jù)清代地理學家葉圭綬考證,隋以前安德在今陵城區(qū)東南15公里,至隋開皇九年(589年)才移至今城。所以漢晉時期的安德公侯們并不住在今陵城內(nèi),也就不可能有夫人、小姐們的“梳妝臺”了。陵城區(qū)的起源是北魏建造的“臨齊城”。因為古人不會在城市中建造大型墳墓,如果妝臺是一座墓冢,那么它應該建造于北魏以前。如果妝臺是一座建筑,它的建造年代則不會早于北魏。清康熙時期人們已經(jīng)不知道妝臺的具體用途,可見此建筑存在已久,應為明代以前建造。陵城在隋唐時代頗為繁盛,妝臺很可能建于此時。
所有這些,都基于歷史本文與筆者的想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妝臺”逐漸夷為平地。目前,陵城區(qū)正在進行舊城改造,建在“妝臺”遺址上的民房已經(jīng)拆除。若能趁此時機進行考古發(fā)掘,或者將遺址保護起來,讓“北郭妝臺”重現(xiàn)在陵城大地上,將是莫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