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林鳳
我的曾祖父孫玉荀,去世那年76歲。他干凈利落的習(xí)性、勤儉持家的傳統(tǒng)、精益求精的精神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曾祖父是個很古板的老頭,戴一頂無檐遮陽帽,上身穿半大褂,夏天白色,其他季節(jié)黑色,但黑色大褂總有白色襯領(lǐng)。下身穿黑色褲子,常年用綁腿帶綁著腿。腳上穿一雙家做的黑色布鞋,里面四季不變的是家做的雙層高腰白布夾襪,高腰襪綁在褲子里面。
曾祖父勤勞,是種地的行家,且種地特別講究。每個坑、每棵苗分布均勻,株距相等,行距平行,遠(yuǎn)處一看,橫平豎直,八面見線。十里八村的人,從地頭一走,就能分辨出是不是我曾祖父種的地。
曾祖父不但是種地好把式,而且做家務(wù)活更有一把好手藝。他用夾板納鞋底。人坐小凳子,夾板放兩膝蓋之間將鞋底夾緊,兩根針系上麻繩,在鞋底的兩側(cè)對穿。鞋底針距大小一致,行距寬窄相同,拐彎抹角處圓滑,一般人做不到這樣的水平。鞋底納完,平平整整,干干凈凈。曾祖父用高粱稈穿鍋蓋,選料均勻,針線精密,切割整齊,裝釘牢靠。切鍋蓋時,他將一根串上長繩的針插在鍋蓋的中間,手牽繩子一邊轉(zhuǎn)一邊切,切割刀具鋒利,鍋蓋邊沿切得干干凈凈、利利索索,圓圓的鍋蓋,絕無一絲偏斜,集市上賣的一般沒這么規(guī)正。刨笤帚也是他的拿手活。將笤帚苗按長短理順,放在地上備用,身系圍裙,坐小板凳,腳蹬架子,用麻繩通過腳上的架子將手中的笤帚苗用力綁扎。曾祖父刨的笤帚,好看,好用,更結(jié)實。
每到過年上供,能做一手好菜的曾祖父,總是親手操作,家人給他打下手。家堂前的供品,形狀各異,顏色不同,擺放講究,既新鮮又有莊重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東坡肉、大丸子和銜著綠香菜葉的雞。尤其是大丸子,選材別致,每每想起,總是讓人垂涎欲滴。
他的算術(shù)有一種專門的方法。從前家里賣地瓜,別人用本子計數(shù),用筆或算盤加總,而曾祖父拿一塊地瓜,用大拇指在上面掐些道道,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我看著就像一朵花,或像一幅圖,誰知那就是一個運算公式。別人算完了,曾祖父那也出數(shù)了,一核對,正好。
曾祖父還會做木工活。刀、斧、鋸、錘,樣樣精通,運用自如。農(nóng)村蓋房子,他還會做梁架子。
現(xiàn)在想想,曾祖父不會什么呢?大概他不識字,從來沒見過他讀書看報。曾祖父憑著勤奮和努力,創(chuàng)造了許多生活中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