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去KTV,唯獨一首歌總是唱著唱著就哽咽到無聲,總是唱著唱著就模糊了眼睛,歌名就是早已家喻戶曉的《燭光里的媽媽》,依稀記得孩提時便已耳聞,只是那時并未有如現(xiàn)在般的聞之動容,聽著聽著潸然淚下,聽著聽著想起北漂的母親。
??? 翻看手機的信息,知道了父親母親已經平安到達北京,于是一字一字敲打完“你們一定要保重身體,過年再相聚!”后再按下“發(fā)送”,把這份最簡單且最真摯的祝福送到千里之外的他們。車站送別的情景演繹了一幕又一幕,只是人物未變,對白未變,變的是歲月??晌疫€是覺得這次相聚的時間太少,竟埋怨起“五一”小長假來。慢慢逆著時光之軸回看,把二十五年分成四個段點,除卻天真無邪的童年,求學時代與母親多數是聚少離多。但是母親沒有一刻歇著,奔波各地,直到我用文字形容了她的腳板底布滿厚厚的蠟繭,如今仍然選擇了北漂,而我由南北望,思念心切。
??? 北漂,這個時下在我們畢業(yè)族中口口相傳的時髦詞,可“搬”到父輩們身上倒顯得前衛(wèi)了些。其實他們并不關注什么社會流行元素抑或什么文字報道,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最簡單的自己,就像母親很簡單地接受了“農民工”這個角色的扮演。畢業(yè)后我本想去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尋求發(fā)展,卻還是被殘酷的現(xiàn)實打敗了,回頭想想母親的選擇是多么崇高,她也只是簡單地想到這個“北漂”或許能多賺點錢給她兒子買房結婚,這如此簡單的想法之后要付出多少汗水,答案是不可估量。當我知道了母親扮演“農民工”這個角色后,腦海里立馬勾勒出一位滿身泥漿的婦女拎著水泥桶,正向我一步一步顫顫巍巍地艱行過來,臉上顯露出痛苦的表情。在我眼淚落下之前中止這樣的想象,在我眼淚落下之后又繼續(xù)這樣的想象,任憑這樣的想象導演了像母親這樣角色的農民工一輩子。
??? 我記得之前在《城市的締造者》中有過一段對“農民工”的鮮明刻畫:土灰色的建筑墻面散發(fā)著刺鼻的泥漿味,遠遠望去,那空洞洞的窗口仿佛沒有了瞳孔的眼睛,卻死死地盯著城市。當一縷陽光照射進來,打在疲憊不堪的工人額頭上、臉龐上,滲出的汗水清晰可見,“呲—”燃起的火“吻”向嘴邊廉價的煙頭,舒服地緩緩吐出煙霧……此情此景,我想起了遠方的父母,拿起電話,潸然淚下。
??? 現(xiàn)在常常會想一個問題:母親選擇這樣角色的“北漂”到底是榮幸還是不幸?我知道任何職業(yè)不應該性別化,但總會不自覺地流淚,特別是怕看到她的微笑背后盡是辛酸?。ㄟx自 光明文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