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18日,記者從市扶貧辦獲悉,截止到今年9月底,德州扶貧效果顯著,通過產業(yè)、就業(yè)、資產收益等多種方式,共幫扶貧困戶3.9萬戶、受益貧困人口6.3萬人,占到了脫貧人口總數(shù)的82%。
如今,在我市的每個貧困村,都能看到幫扶干部的身影。今年以來,38名廳級干部帶著資金聯(lián)系幫包76個重點鄉(xiāng)鎮(zhèn),566個市縣部門、566名第一書記直接幫扶566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1.6萬名副科級以上干部網格化聯(lián)系4.58萬貧困戶,實現(xiàn)了重點鄉(xiāng)鎮(zhèn)、重點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四個全覆蓋”。
扶貧怎么扶,項目是關鍵。我市以產業(yè)項目扶貧為重點,積極為貧困戶選項目,為其他百姓選產業(yè),因地制宜推進扶貧項目實施。目前,累計實施種養(yǎng)加、光伏、旅游、農機運營、電子商務和其他資產收益類產業(yè)項目8類1006個。武城縣的“循環(huán)扶貧”、陵城區(qū)的“電商扶貧”成為全國和省級的扶貧榜樣。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我市加大財政投入,今年以來共籌措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億元,整合涉農資金2億元。同時,綜合運用新型授信、財政貼息、風險補償?shù)仁侄危卣埂案幻褶r戶貸”“富民生產貸”等多種扶貧小額信貸模式,為脫貧攻堅提供最大資金支持。省金融扶貧重點縣由5個擴大到了10個,與17家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xié)議。目前,全市已發(fā)放小額扶貧貸款1.3億元,安排了800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金融扶貧,可撬動6億資金助推脫貧攻堅。
另外,扶貧在我市已經成為各行各業(yè)的全社會行動。全市566家重點企業(yè)幫包566個扶貧工作重點村,為8000名貧困人口提供技能培訓和安排就業(yè)。在醫(yī)療救助方面,我市調整了農村貧困人口基本醫(yī)療保險待遇相關政策,醫(yī)療費用起付線減半,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50萬元。同時,組織社會力量向貧困家庭捐贈愛心衣物2.2萬件;實施了職業(yè)教育助力精準扶貧行動計劃,專門為貧困孩子組建了“勵志”班級;為3000名白內障患病貧困群眾免費手術;將170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危房改造計劃。(晚報記者 潘曉泉 通訊員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