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琪
坐在電腦旁,手指輕揚,敲擊鍵盤,很久就打算寫一篇看電影的文章,現(xiàn)在終于可以如愿以償。現(xiàn)如今人們的生活邁入了信息裂變的時代,接受的信息多種多樣,可兒時看電影的日子,還時時縈繞在記憶深處,畢竟在那個信息閉塞、文化匱乏的年代,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歡樂。新時代的電影不僅制作精良,影城的裝飾與服務(wù)更加人性化,坐在影城里看電影是一種享受。
最早看電影,是在上世紀(jì)70年代中期,那時候鄉(xiāng)下難得看一場電影,一次,聽說鄰村要放映電影《狼牙山五壯士》與《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兩部都是我沒看過的影片,盡管鄰村離我們有十幾里的路程,也沒有阻擋住我們的腳步,晚上趕到電影沒有放映之前終于到了,那時候的電影是露天電影,簡單的兩個桿子穩(wěn)定后,中間掛上影布,后面架好放映機就可以放映了。剛放完第一部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突然停電了,聽說要過2個小時后才能來電,可人們都不愿意離去,足足等了2個多小時,終于來電了。因為路遠,看完電影返到家里的時候,東方已經(jīng)破曉了。因為看電影,一宿沒睡,第二天在課堂上打瞌睡,被老師罰站了一節(jié)課。
上世紀(jì)80年代初期,電影《少林寺》在全國公映的時候,恰好我與弟弟在舅舅家做客。舅舅領(lǐng)著我和弟弟還有表哥,坐上火車一起到小縣城去看,那是我第一次在縣城里的電影院看電影,被影片中精彩的武打鏡頭所吸引,回來后,便模仿電影里的武打動作,真是開心極了,童年看電影的情景終身難忘。
小時候家在鄉(xiāng)下,村莊不算大也稱不上小,整個村子兩千人左右。就是在這不大不小的村子里,看露天電影幾乎成了全村男女老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孩子們來說就更算得上是夢寐以求的“樂事”了。
消息往往傳得飛快。先是有大隊門前老槐樹杈上的大高音喇叭向全村播報,緊跟著便免不了會有幾個好事者有意無意地跑到大街小巷奔走相告。只要有來村莊放電影的喜訊,瞬間就會傳遍村子的角角落落,整個村莊立馬會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
臨近傍晚,男女老少次第來到放映場地,便也看見三兩個年輕人在前面搭建幕布,動作嫻熟而麻利,他們是公社文化站那邊派過來的放映員。隨著兩根粗長的繩子將幕布的四個角固定在架子上,整個幕布搭建完成。再經(jīng)過一番忙碌,放映機安裝完畢,發(fā)電機從場地不遠處嗡嗡響起,一切準(zhǔn)備就緒,只等電影開始放映了。
夜幕降臨,放映前場內(nèi)總是顯得比較喧嘩。有談天說地的,有評論家長里短的,有講述鄰村最近發(fā)生的奇聞怪事的,有小聲哼著莫名的小調(diào)獨自打發(fā)時光的,有小孩子呼喚大人或大人叫喊小孩子的,不時哪個角落還會傳出誰家小孩子的哭鬧聲,更是有因急于想看到電影而不能自控地吹起口哨的,最有創(chuàng)意的當(dāng)數(shù)從某個角落里傳來的陣陣模仿公雞打鳴的聲音,悠揚而尖厲……
隨著放映機旁燈光爍起,人群似乎顯得稍微安靜了一些,同時會有少數(shù)人不由自主地站起、回頭、向燈光亮起處注視、觀望。一場場的電影,為我們圓了兒時的電影夢。
后來由于看電影,因為喜歡《鐵道游擊隊》《劉三姐》《少林寺》《閃閃紅星》等電影里的人物,喜歡看書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我,開始嘗試向雜志社和報刊投稿。經(jīng)過多年來的努力,在《人民日報》《散文選刊》等國內(nèi)千余種報刊雜志上發(fā)表各類新聞、文學(xué)作品6000余篇。感謝兒時看電影的日子,引領(lǐng)我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感謝電影,充實了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