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惠彬
剪子股街原系德州城的一條形象獨特的古街,它南北走向,北起順城街,南止大西門外(現建設街)。因它的南頭系兩股斜向道路合并而成,加之主街形成了似剪刀狀的街道,故得名“剪子股街”。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改為“光榮街”。1981年經德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復為“剪子股街”。1999年德州市政府規(guī)劃在此建“魯北糧油批發(fā)市場”時該街被拆除。2003年又由“魯北糧油市場”改建為金谷園小區(qū),故它的位置在今天的金谷園小區(qū)內。
獨特的剪子股街
明清時期,這條街系德州城進出京城御路的組成部分。明及清早期,它的南頭向西頻臨運河碼頭,向東是“大西門”,這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使該街的南頭有兩股道,分別從兩個方向斜向進入該街。
其中一條是出大西門后,由東南方進入向西北方斜行,稱為東股道;一條是自運河碼頭(金城街),由西南方進入向東北方斜行,稱西股道;兩股道各自向前斜行約30米后,匯合成了一條路繼續(xù)向北走。故在它們的匯合處形成了三叉路口,在道路上出現三叉路口并不為奇,奇怪的是這個三角形空地里的三個建筑物。
據說,這塊空地屬該街某大戶人家所有。傳說,明朝時他家在這塊三角形空地的南頭,修了座小型的關帝廟(高約1.2米);在關帝廟前修了座小型的石頭牌坊(高約1.3米左右);又在小牌坊前約1.5米處,打了一口直徑約50厘米左右的水井。這三個建筑物南北向排列,總占地面積不過半分地??蛇@三個小小的建筑物,卻將這個三岔路口點綴得妙趣橫生,使這條街成了名副其實的剪子形狀。三角地最北頭的那口井,成了剪子股上的“鉚釘”。從此,這條街就名正言順地成了“剪子股街”。
繁華的進京要道
剪子股街是途徑德州城進出京城御路的重要路段,是德州城通往“老虎倉”皇糧倉的必經之路。不僅它的東股道是進出德州大西門的要道,而且,在清乾隆二十八年之前,它的西股道與大西門外的運河綜合碼頭相連,是運河碼頭上下旅客、裝卸貨物的主要集散地,可謂德州城的交通要道及繁華之地。
進入剪子股街,它的路西多為大戶富貴人家和大車店、各類作坊等,不是豪華的大門樓就是可進出轎車和大馬車的大梯門,這里所有宅院和門樓都比較講究。其路東則以板搭門式的商鋪店面為主,這里商鋪一家連著一家,商家的招牌及彩色的幌子迎風招展。在諸多的飯鋪、茶館、小吃店中夾雜著煙酒鋪、雜貨鋪、文具店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磨坊、米坊。據說過去剪子股的磨坊,因面白米純而比較出名。故原來這里的磨坊較多,來此買米、買面的船民較多,運河改道后磨坊就逐漸少了。
雖然清乾隆二十八年運河改道后,大西門外不再是運河碼頭了,但進出京城的御路還在該街通過,往返于京城進出德州大西門的學子、官吏、商賈等仍走這條街,運送皇糧的大車小輛仍在這里走,故剪子股街的繁華程度并沒減多少。一直到日軍侵占德州城后,其繁華程度才逐漸走下坡路。
德州城解放后,道西的紙盒廠、紙繩廠等經營得也非?;?,曾為德州的經濟發(fā)展做過一定的貢獻。
剪子股街文物古跡較少,除了小關帝廟、小石頭牌坊外,還有西股道南口外德州城最大的土地廟。該土地廟直到1959年開拓迎賓路前還在。
最早的派出所之一
剪子股街派出所系德州城最早的派出所之一,自成立以來它就駐在剪子股街北頭路西的一處四合院里,該院落從大門樓到院里所有房間全部由青磚建成,原屬某大戶人家的宅院。院內有北房5間,西房3間,東房3間,南房3間,系德州城典型的四合院。
1946年6月德州城解放后,當年的6月29日,德州市就選舉產生了“民主政府”。隨之組建了德州市公安局。當時全市分為四個區(qū),每區(qū)設立了一個公安分局,其中就有駐剪子股街的一分局。
1948年春,德州市公安局成立了四個派出所,將剪子股街公安分局改成了“剪子股街派出所”。1953年4月,德州市公安局又將四個派出所合并為兩個派出所,剪子股派出所改為“德州市第一派出所”,主要負責全城區(qū)的人口與治安管理。第二派出所負責城外郊區(qū)。后來又改回了四個派出所,“德州市第一派出所”,恢復為“剪子股街派出所”。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剪子股街派出所”改名為“紅星派出所”?!拔母铩苯Y束后,1984年經市政府和原德州地區(qū)公安處批準,又將其恢復為“剪子股街派出所”,今天剪子股街沒有了,可“剪子股街派出所”還在。
低調的武林高手
說起老剪子股街來,人們不會忘記該街的兩個武林界名人,即西股道的李殿秋(化名),東股道的畢鳳停(化名),據說兩人手下都有不少徒弟,但從沒人聽說剪子股練武人打過架,至于二位高手只留下了部分傳說。
據說,李殿秋先生在剪子股街南頭,靠舊河海子沿的地方開了個燒餅鋪,他在燒餅鋪的門外放著一個盛五挑子水的水缸,缸里面的水總是滿著。有一天從南頭來了一位武生打扮的人,走到他家門口單手將水缸提起來,另一只手托底將水倒在地下后,將此水缸扛在肩上就走。
見此,李殿秋走出屋門說:“朋友,這缸是我的?!敝灰娔侨祟^也沒回單手將缸沿一推,說了聲:“給你”!只見這口水缸就飛向了李殿秋,李殿秋一抬手就將缸底托住輕輕放回了原處,那人回身躬身作揖紅著臉就走了。
又傳說,畢鳳停家泥房需要土,他就推著一輛木輪小紅車,到大竹竿巷南去推土。每當過溝坎時,他就雙手攥緊小紅車的把頭,一用力就把小紅車輪離地,平托著小紅車將土運回家。
據說他家是開“磨坊”的,他一直在磨房里教徒弟。每當訓練前他就將磨盤等石器搬到街上,訓練完再將其搬回原處,不耽誤明天推磨、做買賣。
剪子股街有如此的武林高手,可他們卻從不張揚,從沒聽說剪子股街與誰打過架,他們一直保持低調做人。
古老的剪子股街,今天被高樓大廈所取代了,只有“剪子股派出所”之名,還能讓老德州人回想起它當時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