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似海,厚望如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親臨山東視察,多次發(fā)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山東發(fā)展把舵領航、指引方向。總書記深入基層一線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在齊魯大地留下堅實的足跡,在齊魯人民心中留下溫暖美好的記憶。
6月4日起,大眾日報報紙、客戶端等全媒體平臺推出“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大型主題報道。大眾日報記者沿著總書記在山東視察的足跡采訪,還原歷史、再現場景,展現總書記的人民情懷、歷史擔當和精神魅力,反映全省各地牢記囑托、踔厲奮進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激勵黨員干部群眾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走在前、開新局”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今天刊發(fā)第四篇《深耕“兩創(chuàng)”,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時代生活》。
□ 記者 高峰 孟一
6月1日上午,夏日的艷陽斜掠過孔子研究院會議室的窗欞,投射在眉頭緊鎖的參會人員身上。大家伏案而坐,手邊擺放著研究院編撰的《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孔子這樣說》等書籍和一份下半年深化文化“兩創(chuàng)”實施方案,此起彼伏的討論聲充滿了會議室。讓記者沒想到的是,此時討論的焦點,竟是一家視頻網站的用戶分析報告。
“用戶分析報告顯示,文化傳播類視頻創(chuàng)作者和關注者中,80后和90后占到近八成。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兩創(chuàng)’,怎么能抓住年輕人的心呢?”已經51歲的孔子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米懷勇率先“發(fā)難”,要求每人至少提出一條“兩創(chuàng)”新點子。
“要積極探索文化傳播普及的新路徑。短視頻講究‘短小精悍’,可以讓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楊富榮老師講她最擅長的《論語》導讀,言簡意賅效果好”“要提升文化傳播效率,可以試著拍些小型情景劇,把史書中記載的‘古代十禮’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要增加市民的參與度,多做點口袋書,在公眾號上舉辦‘學論語有獎勵’活動”……隨著青年學者們打開話匣子,有些“落伍”的老研究員也拿出手機邊“補課”,邊想對策。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并同有關專家學者座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guī)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萌萌的孔夫子擺件、古色古香的線裝書、泛黃的宣紙……在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各種文創(chuàng)產品整齊排列,18000平方米空間分割為古禮、拓印、活字印刷等10多個文化體驗區(qū),不同于傳統(tǒng)的參觀學習,體驗基地將“體驗教學”作為重點,讓大家在撫琴、飲茶、書法、朗讀等文化體驗活動中,領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到曲阜研學游的學生必然會到這里親身體驗一番?!泵讘延抡f,因為疫情,今年的集體活動不多,但研究院通過開展線上“沉浸式體驗”,讓學生在家里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既是家事,也是國事,關系個人健康成長、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國家繁榮發(fā)展……”6月2日,楊富榮的家風課又開課了,講桌旁架設了兩部手機,網友可以在線觀看交流。這一點點的改變,聽眾多了幾十倍。
主動參與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課”教材編撰,為“高大上”的理論研究找到對接青年的出口;操著地道方言、講著身邊故事,走進鄉(xiāng)村社區(qū)辦儒家講堂;請來行業(yè)專家、設計師,將“仁義禮智信”融入文創(chuàng)產品;樹立“春秋講壇”公益文化品牌,開展云講座;《論語詮解》《孔子家語通解》《孔子這樣說》等多部著作被翻譯成英、德、韓等多種語言在海外出版發(fā)行……近幾年,外人眼中的“老學究”,迅速展開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兩創(chuàng)”傳播內容和方式的“自我革新”。
“互聯網時代,不僅要有滿足受眾需求的創(chuàng)新性內容,還要有符合時代語境的傳播渠道。創(chuàng)新傳播載體和形式 ,好的文化產品才能加速‘破圈’,飛入尋常百姓家。”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研究員、孔子研究院原院長楊朝明說,研究員們要將傳承的內容、傳播的手段與時代緊密結合,不斷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時代、走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