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慶華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到今年11月1日《德州日報》已創(chuàng)刊35周年了。說起與《德州日報》的緣分,有說不完的話。報社各位編輯記者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時時刻刻影響、激勵著我,克服一切困難,勇往直前。
1988年11月1日,《德州日報》創(chuàng)刊,那時我剛到縣委宣傳部新聞科參加工作,對寫新聞來說有點外行。“多寫稿、寫好稿、上頭版、爭頭條”是我們的工作目標。當時《德州日報》是我們搞好宣傳的主陣地,稿子全是手寫,寫完后再用復寫紙工工整整抄一遍,為寫稿不知熬過了多少難眠的夜晚,好些稿件都是白天騎自行車下鄉(xiāng)采訪,晚上在辦公室里寫,有時炎熱的夏天回家躺在蚊帳里,還為了一個題目是否確切冥思苦想,半夜報社值班編輯老師打電話核實稿件情況的事也經(jīng)常發(fā)生,接到夜班編輯電話心里別提多高興了,那證明自己的稿子明天就可以見報啦。
當時,我們也經(jīng)常去德州送稿,一塊四毛錢買一張汽車票,到德州車站再雇個人力腳蹬三輪車去當時《德州日報》所在的德州地委招待二所,上午時間晚了,就簡單喝碗面條啥的,在外面找個陰涼地方或躺在公園的椅子上歇會,等下午上班后直接去報社。編輯老師們見了我們都如親人一般熱情,對照我們手寫的稿件一段話一段話地批改,有時為了一個好題目,編輯和作者爭論半天。我親眼見過編輯們把通訊員的稿子用紅筆劃道道修改的模樣,有的編輯直接把通訊員的稿子改了再重抄一遍,怕到印刷廠排版工人看不清,可見當時編輯工作多么不容易。紀風林副總編輯對待稿件一絲不茍,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編輯最喜歡的就是有價值的好作品,好稿件一篇都埋沒不了。”也正像紀總編那樣,報社編輯記者率先垂范抓業(yè)務的模范行動讓我們學到不少東西。對此,我們新聞科憋足勁兒在稿件質(zhì)量上下功夫,曾經(jīng)創(chuàng)過一年在《德州日報》發(fā)表14個頭版頭條稿件,一個月在《大眾日報》上稿24篇的歷史紀錄,這在當時縣級層面新聞報道中是很少見的,好多稿件都是先在《德州日報》各位編輯精心編排下,錦上添花,才有了巨大的影響力,對促進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輿論導向作用。
沒有做過報社工作的人難懂寫文字材料的辛苦,有時編輯記者為了一個標題、一個標點符號的運用,都反復思索,寢食難安。
后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德州日報》遷了新址,辦公條件日益改善,通訊員投稿也開始用電子郵件或微信轉(zhuǎn)發(fā),并且每天一大早就能從德州新聞網(wǎng)上看到當天的報紙,方便快捷。尤其是《德州日報》抖音號、微博號、頭條號等新媒體越辦越好,積極傳播正能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圖文并茂,活靈活現(xiàn),直抵心靈,深受讀者喜愛。
在宣傳部工作的20余年里,我在《德州日報》發(fā)稿每年都有幾十篇,好多稿件獲全國及省市新聞獎,多次被大眾日報社、德州市委宣傳部、德州日報社評為優(yōu)秀通訊員,被評為德州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2011年我到縣工會工作后,時刻沒忘記伴隨我激勵我成長的《德州日報》,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當天的《德州日報》,看看德州新聞,一天不看報,就好像有一件大事沒完成一樣,已成為離不了的生活習慣。2018年10月22日,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我作為一名代表參加了盛會,當時有記者采訪我的工作經(jīng)歷,我就說:“我大半輩子干宣傳工作,感覺很自豪。”
值此《德州日報》創(chuàng)刊35周年之際,我衷心感謝報社編輯記者等各位老師對我成長的關心和愛護,更感謝你們?yōu)榇蟊娞峁┝巳?、準確及時的新聞報道,讓廣大讀者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與溫暖,衷心祝愿報社:永葆青春,再創(chuàng)輝煌!
(作者系夏津縣總工會四級調(diào)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