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廣利 喬明德
盧樹瀾,字海如,湖北黃岡人,附學生員。宣統(tǒng)二年(1910)二月任職夏津知縣。
盧樹瀾情格和厚,崇尚道學,對司法之事非常慎重,常反復詢問,耐心研究,必須查驗出真情才罷手。盧樹瀾到任夏津縣之后,在縣署內撰寫了兩幅楹聯(lián),一則是;“案牘紛繁,任他萬緒千頭,總難逃情理二字;公堂嚴肅,對此青天白日,不容雜私欲一毫?!绷硪粍t是:“為五斗米折腰,抱慚天地;持三尺法在手,不敢欺天?!庇纱艘卜从沉吮R樹瀾公道為民之心,其所斷案無不公允明晰,令百姓大為折服。民國《夏津縣志》稱其“治事勤慎,案無留牘?!?/p>
除此之外,盧樹瀾格外關心農業(yè)生產,帶領百姓興修水利。每年夏天雨季到來之際,他常擔心運河洪水泛濫,巡行河堤,勘察水情,以防潰決。對堤岸薄弱處鳩工庀材,監(jiān)督修筑,并植柳樹保護堤岸。運河的“楊纜一險”工程本是臨清之事,可宣統(tǒng)三年(1911)二月,臨清當政借上司之命,攀附夏津出工夫,共同修筑運河。盧樹瀾順應民意,和相關部門進行協(xié)調,終未出工,夏津百姓得免河役勞苦。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社會中,針對男女不同性別,設定的也是完全不同的角色期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女性無法參加學校教育,女性教育主要在家庭中開展,而這種教育目的,則是培養(yǎng)以“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綱常為做人原則的、善于家務女紅的“賢妻良母”。這樣的狀況延續(xù)兩千多年,及至清朝中晚期,政府對女學的看法依舊模糊不清,盡管不曾反對,但對其定位也僅是民間蒙養(yǎng)家庭教育,不曾納入國家正規(guī)教育體制。中國的女性教育發(fā)端于十九世紀末,對于沖破舊思想的桎梏、瓦解不平等的性別觀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女性自此走向獨立和自由的新征程。
盧樹瀾注重文化事業(yè)發(fā)展,重修文廟,創(chuàng)辦學校,夏津縣的第一所女子學校即是盧樹瀾創(chuàng)辦。民國《夏津縣志》載:“創(chuàng)修勸業(yè)所女子小學,及重修文廟,籌集巨款,日不暇給,支配井井,均不擾民?!迸訉W堂的出現(xiàn),在舊教育體制中打開了一個缺口,標志著夏津縣女子社會化教育的從無到有,在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下,放眼全國也是寥寥無幾。
盧樹瀾在夏津惠政很多,不勝枚述。其離開職任時,全縣紳民送匾“學道愛人”以示紀念,夏津縣各界人士齊來送行,直達境外,場景甚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