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剛是龍門街道辦事處光明社區(qū)王豆包村的村民代表,他多年來無私奉獻,助人為樂,被鄉(xiāng)親們親切地稱為 “活雷鋒”。在該村的 “善行義舉四德榜”上,他的名字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
“平時在網(wǎng)絡(luò)和電視上,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許多無私奉獻的人,他們的事跡讓我們感動。其實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在默默地奉獻,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人,我村的王傳剛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王豆包村的村支書劉在英說。
在村民那里,我們了解到許多王傳剛的事跡。2012年底,村里的劉桂榮老人身患尿毒癥,得知情況的王傳剛二話不說,從包中拿出500元現(xiàn)金送到了劉桂榮家中,讓劉桂榮一家感動不已。除此之外,王傳剛還積極發(fā)動村內(nèi)群眾為劉桂榮家捐款,熱心的村民紛紛解囊相助,累計捐款1萬余元,解決了劉桂榮家的燃眉之急。平日里,只要一有時間,他就去看望劉桂榮老人,并用自學(xué)的手藝為老人進行全身推拿和按摩。王傳剛的熱心舉動讓村民十分感動,在他的感染下,許多村民自發(fā)前去照料劉桂榮老人。在他們的關(guān)心下,劉桂榮老人的身體日漸好轉(zhuǎn)了起來。
其實,王傳剛家并不富裕,他父親和出嫁的姐姐先后患上了嚴(yán)重的心理精神疾病,由于住院的醫(yī)療費用過高,王傳剛就把父親和姐姐一家都安頓到自家的新屋來居住,以便于更好的進行心理疏導(dǎo)。從那時候開始,他不怕苦不怕累,兩腳一沾地就沒有閑工夫,晚上沒睡過一個完整覺。在他的照顧下,父親和姐姐的病終于有了好轉(zhuǎn),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好過一天。
“傳剛是俺的大恩人,這孩子救了俺的命啊!”說起王傳剛,村里的王奶奶激動不已。王奶奶住的是老房子,地勢低洼,有一次下大雨,水眼看著涌進了屋子,受了驚嚇的王奶奶躲在土炕一角,不敢動彈。正在這時,王傳剛趟著沒了膝蓋的雨水來到王奶奶家,他一邊安慰老人,一邊給老人裹上棉被和雨披,然后趟著水將王奶奶背到自己家。王奶奶脫離了危險,而王傳剛卻發(fā)起高燒動彈不得了……
“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情,這沒什么,擱誰身上誰都會這樣做的?!焙┖竦耐鮽鲃傡t腆地說。
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fā)展都源于無私的奉獻,王傳剛就是這樣做的。 “現(xiàn)在我們一家人能夠在一起生活,我感到非常滿足,平時做點小買賣,雖說效益不怎么好,但最起碼能解決鄉(xiāng)親們的需要。今后,我還要盡我最大的努力,多為鄉(xiāng)親們做點事情”。王傳剛說。
據(jù)村里的文書介紹,王傳剛一家在村里的口碑非常好,村民們各個都對他贊譽有加。比如,誰家急需用錢了,他從來是有求必應(yīng);誰家有紅白喜事了,他也是第一個趕過去幫忙,多年來,他的心中始終裝著比自己困難的鄉(xiāng)親,對他們噓寒問暖,奉獻愛心,樂此不疲。王傳剛以最樸實無華的舉動,傳遞著人間的溫暖,閃耀出了最美麗的人性光輝。因此,王豆包的村民打心底里特別佩服王傳剛,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無一不給他點個 “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王傳剛的行動感染了身邊很多人。在王豆包村, “善行義舉四德榜”上宣傳著王傳剛的事跡,村民們也都主動向他學(xué)習(xí),用實際行動去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助人為樂的風(fēng)氣在這個小村里越來越濃厚。
記者 王斐 通訊員 高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