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和景明,山里碧草密匝,繁茂鮮嫩。放眼望去,一溝溝綠的明快,一洼洼青的翠滴,泛過春意蕩漾的綠海,滿坡粉紅的桃花謝落,榆樹上吐出鵝黃的榆錢,一串串綴滿枝椏,散發(fā)出誘人馨香,溫暖地鋪開一個個美麗的日子?!按禾斓?,榆錢香,摘滿筐,背彎腰,帶回家,度春荒。 ”這首兒時的歌謠讓我想起榆錢樹下的童年。五十年代,農(nóng)村生活拮據(jù),到了三月,山坡上,村口邊,一棵棵蒼夷的榆樹,開始翠得綿軟起來,春風吹彎綠枝,冒出圓形的薄片,綻開錦簇的鵝黃,綴滿清明的流韻,織出山鄉(xiāng)的明媚。
??? 晨曦初露,人們出工下地,順便背起籮筐,放到榆樹下,讓孩子們照看,待下晌收工,或站在榆樹下,或爬上樹干,摘一串榆錢,捋一捧春光,把陣陣歡聲笑語灑在山野間。不一會功夫,籮筐裝得滿滿實實,人們背著金黃,踩出一路希望,度亮三月春荒。
??? 拿回家的榆錢,經(jīng)父母精心挑揀和水洗,案板上,簸箕里,竹篩中,盛滿干凈的榆錢。母親把鮮嫩的榆錢用開水焯三兩分鐘,從鍋中撈出,放到盆里,加點油鹽姜末蒜汁,一道美味可口的涼拌榆錢菜,讓人嚼出春天清香的味道。
??? 有時母親用榆錢和小米煮成榆錢粥,一碗甜香,彌漫著春意盎然;把榆錢拌上包谷面上籠蒸熟,一盤下肚,滿口春韻留香。母親還會變著法子做榆錢,加點肉或雞蛋和榆錢調(diào)勻做餡,包成水餃,蒸成包子,口齒生香,沁人心脾,糯滑清甜,味美無窮。
??? 我讀中學時,才真正了解了榆錢,因形圓薄如銅錢,故而得名。又由于是“余錢”的諧音,因而山里就有了吃榆錢會有“余錢”的說法。吃榆錢不僅充饑度荒,其實民間早就盛行。東漢崔寔著的《四民月令》曰:“榆莢成,及青收,干以為旨蓄。色變白,將落,可作食,隨節(jié)早晏,司部收青莢,小蒸曝之,至冬以釀酒,滑香,宜養(yǎng)老。 ”
??? 如今,在我生活城市,極少看到榆樹,更吃不到榆錢。突然想起山里的榆錢,就打電話給母親,兩天后母親便托人捎來一袋榆錢,我做著榆錢菜飯,妻兒吃了,直夸新鮮。我品嚼著榆錢,仿若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山鄉(xiāng),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歲月。
□宋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