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凡
臨近清明了,老父親從永泰家鄉(xiāng)特地托人寄來一斤清明茶。每次泡一杯清明茶,茶葉的香氣撲鼻而來,咂舌品嘗微苦、甘甜。品茶時情不自禁地喚起了兒時奶奶手工制作清明茶的回憶……
我讀小學(xué)時,奶奶已有五十開外,裹著小腳,走路顫顫巍巍的,外出拄著拐杖以防跌倒。記得那年清明節(jié),難得晴天,她小心翼翼來到距自家不遠的菜園,采了一大筐野生的清明茶葉背回來炒。奶奶先把大鍋預(yù)熱,倒入茶葉不停用鍋鏟翻來覆去炒香。炒茶火候掌握要適當(dāng),灶火不大不小最好。轉(zhuǎn)眼間,大鍋冒出股股白煙,茶葉香氣撲鼻而來,整個廚房彌漫著淡淡的清茶香。
幾分鐘后,鐵鍋里的茶葉不再翠綠,并且有些軟,奶奶把它鏟起裝入了竹筐中,然后放在平地上,一邊順時針用手把一些茶葉揉成一個球形,一邊用力壓茶葉球。
看見我好奇,奶奶告訴我剛從鍋里鏟出來的茶葉十分燙手,但是還得這個時候揉搓,茶葉涼了以后搓揉不成形,泡出來的口感也會變差,我也想躍躍欲試,奶奶怕我燙到手,阻止了。又過了四五分鐘,再把搓揉成球的茶葉掰開來,抓起茶葉一點一點地撒開在竹筐里。這時茶葉微微曲卷起來了,搓茶也算完成了,奶奶再次把茶葉倒進大鍋中炒,炒到茶葉外面一層皮變黑又干又脆時,清明茶就這樣制作出來了。
家鄉(xiāng)的野茶樹長在菜園里、路邊,生命力極頑強,一年四季無人施肥,自然生長,只知付出,不求回報,令人肅然起敬!奶奶說這些野生的茶樹在她剛剛嫁給爺爺時就有了,至少也有五六十年的樹齡了。當(dāng)時人們生活困苦連吃飽飯也難解決,每年苦苦等到清明節(jié),采上幾斤清明茶到集市上換來幾塊錢作爸爸讀書的學(xué)雜費。就是靠這幾株野生茶樹,爸爸才得以讀到師范畢業(yè)當(dāng)上小學(xué)教師。如今,父母都已退休在家,茶樹依然陪伴他們安居養(yǎng)老。那次回家,我看到爸爸寫的散文《清明茶的故事》,他感恩清明茶對自己的哺育之情。我是在爸爸的桌子上看到這篇散文的,很明顯爸爸是有意把這篇散文放在桌子上讓我看的,意在教導(dǎo)我做人不可忘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