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曉航本報通訊員張大偉
個人簡介
劉丙元,1972年生于平原縣張華鎮(zhèn)王明莊村?,F(xiàn)任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長,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學院院長,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黨辦、校辦副主任,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主任,《青少年學刊》主編,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秘書長、山東省青少年研究規(guī)劃管理辦公室執(zhí)行主任、中國青年工作院校協(xié)會理事。
在濟南,驅車沿經(jīng)十路一路向東,過港西立交橋,會到達一片高校及科研機構密集區(qū),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就坐落在這里。作為全國唯一一所本科層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它與共和國同齡,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上月18日,記者來到這里,采訪老鄉(xiāng)劉丙元。他是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學院院長,不過他更為外界熟知的身份是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長。近5年來,在他的帶領下,研究所取得大量優(yōu)質成果,他本人更是成為省內青少年研究領域的翹楚。
從不善言辭到妙語連珠改變背后是學識的積累
這些年,劉丙元常常在各所高校及學術活動現(xiàn)場演講、講座,他可以連續(xù)脫稿講上兩三個小時,才思敏捷、妙語連珠、風趣幽默,很難想象,年少時的他極其不善言辭,甚至被父親稱作“他的話都得拿錢買”。
1972年,劉丙元出生在平原縣張華鎮(zhèn)王明莊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村子距縣城很遠,13歲之前,他甚至沒去過縣城。尚未改革開放的中國,貧窮籠罩著大多數(shù)農村,對孩子們來說,好好讀書然后考出去是改變命運的最優(yōu)路徑。
從小到大,劉丙元的成績一向出色,作文常常被當作范文,歷史、政治課本背得滾瓜爛熟,面對數(shù)學題也總能找到最好的解題思路。他把這些歸因于“方法得當”,“每當覺得某些知識點快記不清時,我就趕緊拿出來鞏固,而不是等徹底忘了才翻書復習,后來我才知道,這樣做符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guī)律,所以很有效。 ”以上種種,讓劉丙元有了更多底氣憧憬未來。
初中畢業(yè)時,有同學選擇考中專——這是種務實的選擇,因為中專畢業(yè)后可以拿到非農業(yè)戶口,分配到城里工作;而懷抱大學夢的劉丙元卻選擇去平原縣第二中學讀高中,這意味著若畢業(yè)后考不上大學,他可能一無所有。為此,父母甚至在老家為劉丙元蓋了兩間房,告訴他萬一考不上,就回來成家過日子。
進入高中,劉丙元深刻體會了生活的艱辛,每天起早貪黑學習,吃飯時只能啃饅頭就咸菜,更讓他擔憂的是,他看到高三畢業(yè)后考上大學的學長并不多。高二那年,劉丙元見到一位正讀中專的初中同學,看著老同學生活條件比自己強很多,每月還能領補貼,這讓劉丙元內心起了波瀾,有點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明智。
不過沒過多久,劉丙元又恢復了往日的決心,加倍努力學習,朝著既定目標踏實前進?!罢f起來挺戲劇化,我那天在校園里撿到一張大學招生宣傳海報,看到大學生們圍坐在樹蔭下讀書的畫面,我覺得特別受觸動,很向往,就在心里默念,將來一定要過上這樣的生活。 ”劉丙元對記者說?!爱斈甑母呖贾贫仁窍葓笾驹负罂荚?,我對將來學什么沒有明確的想法,只是不想報考師范類,因為知道自己不愛說話,怕駕馭不了講臺。但是班主任告訴我,‘師文’比‘普文’好考,在他的強烈建議下,我只好報了師范類。 ”劉丙元笑著回憶,“不過,我還是留了個心眼,報了學校教育專業(yè),因為聽人說這個專業(yè)將來分配到教育局工作,不用當老師。 ”
1993年,劉丙元考入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系學校教育專業(yè)(今教育學部)。“開學第一天,系主任就打趣說,這個專業(yè)畢業(yè)后不僅要做老師,還要做老師的老師。 ”劉丙元說,“我心里想,躲看來是躲不過去了,那就好好干吧。 ”
漸漸地,劉丙元體會到了這一專業(yè)的豐富內涵,大學生活緊張而充實。他表示,這與戚萬學等優(yōu)秀老師的指導有很大關系,“我讀大一時,戚老師剛剛博士畢業(yè),稱得上是意氣風發(fā)、揮斥方遒,他告訴我,教育領域有很多‘富礦’,非常值得探尋、研究。 ”
畢業(yè)前一年,系里組織實習,要求每位學生都要試講,為通過實習單位濟南師范學校設置的試課環(huán)節(jié)做準備。第一次試講,劉丙元磕磕絆絆,中間還卡殼了。而幾天后試課時,他居然成為同學中表現(xiàn)最好的那一個,被濟南師范的老師一眼相中。“試講時,眼前坐的都是自己的老師和同學,他們都知道我不善言辭,我也就背上了思想包袱,所以越發(fā)緊張;而到實習單位面對陌生人時,我完全放下了拘束,把這些年的積累呈現(xiàn)出來,沒想到效果很好。 ”劉丙元說,也就是從這時起,他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適合教師這一崗位。
不安于現(xiàn)狀闊步向前覓得學術“富礦”潛心研究
1997年,畢業(yè)后的劉丙元被分配到平原師范學校當老師,一干就是近10年。回顧這10年,劉丙元直言:“激發(fā)了追求,也蹉跎了歲月。 ”
當時,平原師范師資匱乏,劉丙元一人承擔起多個學科的教學工作,有的學科還是自己不擅長也沒興趣的,這讓他很不適應,沒有方向感?!拔乙恢庇浀闷萁淌诘脑?,想在研究上有所突破,有一天晚上,我整晚沒睡,最后想通了,得出的結論就是我要好好努力,爭取到一個更高的平臺上發(fā)展。 ”劉丙元說,從此,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時間都用在了讀書學習上,周末帶著孩子到單位學習一度成為一道風景。
2000年,劉丙元考取了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讀研過程中,劉丙元注重理論知識和工作實踐相結合。例如,為了弄清班級里“先進生”和“后進生”成績相差懸殊的原因,他從濟南不同學校不同年齡段的8000名學生中,選取各班前5名和后5名進行抽樣,自主設計了包含300余個問題的問卷,前后耗時一年,完成了這項復雜的調查,并創(chuàng)作了題為《影響高中學業(yè)不良生學業(yè)成就心理因素的探索性研究》的畢業(yè)論文,發(fā)表在核心期刊《教育科學研究》上,成為全校同級教育碩士中唯一一位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的人。
碩士畢業(yè)后的兩年里,劉丙元筆耕不輟,陸續(xù)發(fā)表了20余篇論文,在學界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
2004年的暑假,在一次招聘活動中,劉丙元的履歷打動了廣東醫(yī)學院的負責人。這無疑是個改變生活的機會,對方開出的薪水是他當時薪水的6倍,還提供住房。不過,由于離家太遠,劉丙元迫于家庭壓力選擇了放棄。
劉丙元直言,錯過這次機會讓他內心一度十分苦悶。從廣東回來后,他去濟南找老同學幫忙指點迷津。幾位老同學一致勸他繼續(xù)向上努力,拿下博士學位,就一定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回到平原后,劉丙元立即拋下苦悶,并毅然辭職,進入備考狀態(tài)。 1年之后,他就以筆試第二、面試第一的成績被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錄取為教育學原理專業(yè)博士研究生。這一年,是他人生的又一個重要轉折點。
劉丙元告訴記者,讀博第一年,他有些自卑,“一是因為讀博的人都是精英、臥虎藏龍,二是自己的教育碩士學位屬于專業(yè)學位,對比學術型學位,社會認可度差一些。 ”于是,劉丙元付出了倍于常人的努力,學校給的每月500塊錢生活補貼,他幾乎全拿來買書買資料。有一回,他買了一堆吃的喝的,在宿舍每天看書學習到深夜,一周之內沒有出過門,再要出門買東西時,門框上都結了一個蜘蛛網(wǎng)。
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劉丙元感覺到,自己的學術積累有了質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他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有了非常清晰的定位。“世界上有兩件事情很難,一是把別人口袋里的錢裝到自己口袋里,另一個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腦子里。 ”劉丙元說,他選擇的研究方向是道德教育,相當于“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腦子里”,“根據(jù)我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很多學生學業(yè)或者生活出了問題,不單是學生本身的問題,教育本身也有責任,個體情況千差萬別,導致這項研究難度很大,我覺得這就是我多年來一直尋找的‘富礦’。 ”
2008年9月,拿到博士學位的劉丙元到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前身)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所成為一名講師,在這個平臺上,他如魚得水?!安粸闀r尚所惑,不為積習所弊。 ”這是劉丙元的座右銘,他解釋說,既然確定了研究方向,就會一直做下去。
科學謀劃創(chuàng)新不止助推全省青少年研究事業(yè)發(fā)展
憑借勤勉努力和突出成績,劉丙元的事業(yè)走上了康莊大道,一路被破格提拔。 2012年4月,他成為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并于2016年7月任所長。
進入研究所前幾年的實踐中,劉丙元體會到,研究所的工作雖然成績顯著,但全省的青少年研究工作方向不明確且缺乏有效平臺?!霸谘芯克鶅?,應該把個人的力量聚集起來,形成合力,創(chuàng)出品牌,為全省青少年的成長貢獻力量;就全省而言,應該有整體布局和科學規(guī)劃,多創(chuàng)建平臺,推動青少年研究工作向專業(yè)化發(fā)展。 ”他對記者說。
2013年,經(jīng)劉丙元帶領同事積極籌備,首屆山東青少年發(fā)展論壇舉行,全省范圍內的青少年研究學者、機構及團委、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在這一廣闊平臺上就青少年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交流探討,并約定今后每一年或兩年舉辦一屆。這一活動,有助于提高全省青少年研究學者、機構的學術水平,也讓研究者與決策者之間建立密切聯(lián)系,推進研究成果的轉化,形成科學決策。
2012年,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青少年研究專項課題正式設立,省內青少年研究者的工作有了新抓手,為推動全省青少年研究事業(yè)注入一劑強心劑。 2014年,山東省青少年研究規(guī)劃管理辦公室成立,劉丙元出任執(zhí)行主任,統(tǒng)籌謀劃全省青少年研究工作,讓這項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此外,劉丙元將研究所主辦學術刊物《青少年研究》升級,更名為《青少年學刊》,成為更為完善的青少年研究學術成果刊發(fā)平臺。
在劉丙元的努力下,山東省青少年研究迎來學術成果“爆發(fā)期”,每年課題立項數(shù)量從零發(fā)展到如今的200余項。至今,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所一共發(fā)表了500余篇論文,出版有近80部著作,有80多項成果獲省級及以上獎項。如今青少年研究已然成為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特色品牌,劉丙元個人也在2015年學校對過去5年工作的表彰活動中榮獲6個獎項。
關心德州教育愿為家鄉(xiāng)作更多貢獻
憑借對青少年工作的透徹理解,劉丙元常常受各學校之邀前去講座、指導。目前,他帶領團隊與濟南市的6所學校深度合作,為后者在辦學理念、辦學思路、課程設置等方面提供指導。劉丙元說,他樂于從事此類工作,因為能夠把研究成果直接轉化為實踐,讓學生受益。
劉丙元對家鄉(xiāng)青少年的成長和發(fā)展十分關注,并努力促成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與德州的合作。 2014年3月,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與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建立青少年違法犯罪與預防合作研究基地;2015年6月,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將青少年積極發(fā)展社會生態(tài)推進計劃試點設在禹城市中級人民檢察院;去年6月,德州學院舉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專題培訓,劉丙元應邀作了題為《落實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做好青年研究工作》的報告。
談起德州教育,劉丙元如數(shù)家珍,他認為德州及各縣市區(qū)黨委、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重視令人動容。今年11月,德州全面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檢查驗收,他為此感到振奮并為德州教育今后的發(fā)展提出了建議?!巴瓿蛇@一步,應該一鼓作氣,深刻思考‘辦什么樣的教育,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這一命題,大處著眼,長遠謀劃,找到突破點,項目化運作,繼續(xù)提升教育層次。 ”劉丙元說,他愿意利用自身所學,為家鄉(xiāng)教育發(fā)展、青少年的成長作出自己的貢獻。
傾心獻力護“朝陽”——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劉丙元
在2014濟南青少年發(fā)展論壇上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