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好救生衣、拉好防護繩,李濤把探水桿插進靠岸的河水里探摸根石】
【觀測記錄水尺讀數(shù)】
【李濤(右一)和同事一起巡堤查險】
【防汛期間,與同事們日夜巡守堤壩】
【觀測記錄水尺讀數(shù)】
【李濤和同事填墊水溝】
【李濤(中)創(chuàng)新養(yǎng)護器具,并向同事們講解使用方法】
【李濤和父親經常到黃河邊交流對黃河的認知】
【李濤經常十天半月回不了家,每次回家都倍加珍惜與妻兒相聚的時光】
今年,黃河上游來水迅猛,齊河當?shù)貜娊涤晏鞖廨^多,黃河防汛形勢嚴峻。
8月19日,受副熱帶高壓邊緣暖濕氣流影響,齊河又一次出現(xiàn)強降雨。在離齊河縣城60多公里的黃河潘莊管理段,李濤正在與同事進行險工根石探測?!霸绞枪物L下雨的時候,黃河越容易出險,而且險情不容易判斷。 ”
穿上救生衣,系好防護繩,李濤把探水桿插進靠岸的河水里,探查無異樣后,對岸上作記錄的同事喊話:“根石無走失,這里沒問題。 ”
今年31歲的李濤,2012年從部隊復員就被安排到齊河河務局潘莊養(yǎng)護隊,在這里已經工作了8年。
作為一線養(yǎng)護工人,李濤一年到頭重復做著同樣的事:清掃堤頂路面、撿拾堤防和險工垃圾、修整坍塌備防石垛、填墊水溝浪窩、植樹、病蟲害防治、防汛值班……
單調乏味的工作并沒有讓李濤覺得辛苦。相反,在日復一日的黃河養(yǎng)護工作中,他始終堅持用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項工作,刻苦鉆研治黃業(yè)務,學習河道修防技能,逐步長為業(yè)務熟練的河道修防技術工人。
在2017年舉行的全國河道修防工職業(yè)技能競賽上,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出色的實操表現(xiàn),他從46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并先后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齊魯首席技師等多項榮譽。他還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黃委“三新”認定2項,山東黃河科技進步獎2項,山東黃河科技火花獎6項,撰寫發(fā)表論文10余篇?!拔野灿谄椒?,但我不甘于平庸。 ”李濤說,哪怕再微不足道的工作,只要肯努力、勤鉆研,都能創(chuàng)造出不平凡的業(yè)績?!拔业睦蠣敔斒切轮袊谝淮S河人,他們當時掄大錘、搬巨石,將原來老的埽工壩頭改建成防沖能力更強的石頭壩頭。我爺爺和我父親也都是基層‘治黃大軍’中的一員,我算是地地道道的‘黃四代’。 ”李濤說。
正是家中有四代“黃河人”的緣故,李濤從小就對黃河有歸屬感。他也見證了治黃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從最初掄大錘、搬巨石、挑燈巡堤、以身試水,到如今用推土機、挖掘機、自卸車等機械化設備施工,用無人機進行智能化巡查。
信息化時代,巡河、護堤仍然需要河務人員一步一步實地查勘,李濤說。除了經驗豐富的祖輩們,他們是這片土地上最“懂”黃河的人。
悠悠歲月,李濤和祖輩在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時光里,用初心守護著黃河安瀾?!霸谧孑吷砩希腋惺艿降牟粌H是黃河人的無私奉獻、兢兢業(yè)業(yè),更看到了我為之奮斗的黃河精神。”李濤表示。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周坤 王志偉 通訊員|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