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鄉(xiāng)的老井坐落在村東頭的柳林里,井口布滿了青苔,深不見底,寒來暑往,用它取之不竭的乳汁,滋養(yǎng)著整條街上數(shù)百口人家的貧苦日子。世世代代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父老鄉(xiāng)親們,靠這口深井來謀取生活。童年記憶中,古井滴答滴答的滴水聲,構成了農村悠遠的生命符號。
??? 兒時的清晨總是在“吱扭、吱扭”的擔水聲中醒過來,伴著這種聲音,人們開始了新一天的勞作。挑水是農家人的體力活,一副扁擔,兩只水桶,便擔起了全家人的日子。兩只鐵皮水桶裝滿水至少有八九十斤,當年父親在外工作,母親一個人拉扯我們姊妹幾個,吃水是仰仗四鄰八舍的叔叔大爺們閑時給挑上幾桶的,農活忙碌了,家里吃水也就成了問題,有時候臨到做飯,水缸里沒水就拿著水盆到鄰家舀上幾瓢,時至今日,母親還會時常念叨跟鄰居借水吃的日子。
??? 漸漸地哥哥自己會跑會玩了,母親終于可以放下孩子,自己去挑水吃了,情景才有了改觀。農村一般挑水吃的都是男人們,如果男人不在家,家里沒有出嫁的成年姑娘也可以擔此重任。挑著顫悠悠的水桶,一步三搖的步伐和婀娜的姿態(tài)就成了村里一道別樣的風景,只是我從上學到工作離開家鄉(xiāng),終究沒有學會挑水。
??? 田邊地頭是少不了這樣的老井的,做農活口渴了有現(xiàn)成的清涼井水喝。農家孩子早當家,孩子們放學后,放下書包就會拿起鐮刀、竹筐去田里拔草,口渴了,用蔓子草接成一條長繩,下面栓上蓖麻葉,去井里打水解渴。東西掉進井里是常有的事,掉孩子的事兒并不常發(fā)生,農家孩子從小就習慣于這種危險了。
??? 一口甜水井是一個村子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任何損害水井的行為都會遭到大家的譴責。耳濡目染,連孩子們都有了保護井水水源的意識,偶爾有調皮的孩子故意往井里吐口唾沫,就會被眾多孩子去告訴大人們,輕則會招致大人的呵斥,重則屁股上就會挨上兩腳。
??? 老井的品質至真至純,從它懷里涌出的水,喝一口甜透肺腑,仿佛不曾有任何東西污染過她的心。農家人夏天吃涼面,中午頂著烈日擔來新汲的井水,把面條濾一下,那種冰涼的感覺真是沁人心脾。喝井水沒聽過誰會因此而鬧肚子。農家人沒有冰箱,還把吃剩下的豬肉裝進大的塑料袋里面,袋口封好,浸在井水里面進行保鮮。今天,村村通了自來水,村東頭那口老井漸漸寂寞了,成為記憶里古老的歌謠。
??? 年后,和弟弟開車去了趟鄉(xiāng)下老家,專門去那口老井旁看了看,深邃的老井依然幽深,井壁上布滿了斑駁的青苔,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依然默默地守衛(wèi)著村子里的每個人,不求張揚,唯守沉靜。
??? □趙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