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嘩角西,城隍廟一帶,小飯鋪特別集中
上世紀30年代的南門內(nèi)很是熱鬧,鴻升魁飯店牌匾清晰可見
三提水與四盤六碗
長期以來,“三提水”與“四盤六碗”為德州城鄉(xiāng)紅白事上招待的標準飯菜,也是民間接待的最高水平。
“三提水”,為紅白事上招待管事人的飯菜,根據(jù)上菜順序分3道而得名。具體程序為:先上4個九寸盤,由爆、炒、扒、燒菜組成;接下來再上4個八寸盤,以炸、炒、熘和甜菜為主;最后上三菜一湯的4個大碗,有元寶肉、雞、魚和高麗肉等。如果席間再添菜,就叫“行件”。
“四盤六碗”中的四盤主要是八寶飯、羅漢面筋、粉蒸肉、四喜丸子;六碗包括黃燜雞、黃燜魚、肘子、高麗肉、炒肉和白菜海米湯。
以上宴席各地根據(jù)主家貧富各有不同,舊時的用料和含量也沒現(xiàn)在豐盛多樣,過去只有大戶人家的紅白事才宴賓享用,一般百姓也就是一碗大鍋菜、饅頭待客而已。這時候也最能體現(xiàn)主家在村里的地位和家風了。主事人一張羅,就有鄰居、親戚朋友提前幫忙:壘灶的、請廚師的、買材料的、搭棚子的、送請柬的、借桌凳的、幫廚的,雖然彼此沒有明確的分工,但各人依己所長,都能找到最合適的位置。每個人都當自己家的事情,不分里外,忙忙碌碌。待客的日子臨近了,幫忙的人互相提醒,看還有什么事不周全。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由“三提水”與“四盤六碗”演化而來的“十大碗”,一度成為德州人最隆重的待客方式,十大碗指的是:黃燜雞、黃燜魚、肘子、汆丸子、米粉肉、甜飯、高麗肉、芥菜肉、虎皮雞蛋、白菜海米湯。每道菜湯,都給人豐滿、細膩、味道濃厚的口感。它的味道傳承,其實稍不留神就可以走向任何一個或麻辣、或酸甜,但那就不是德州“十大碗”了。
看德州“十大碗”的制作過程,就像欣賞寧津的雜技。各種食物必須提前做成半熟制品。利索的刀法,繁瑣的各種蒸、炸、煮、煎,看著廚師的忙亂,以及他們不容質(zhì)疑的刀工、味道的堅持,就像看戲。他們也喜歡有觀眾,只有在觀眾的簇擁下,演員才有演的勁頭。宴席開始后,純粹就是廚師味覺的取舍了,好壞也在手腕的抖動,意念的一瞬間?!笆笸搿敝Q為“碗”,真正是將人生百味,濃縮在了盈盈一碗之中。真不知道是“十大碗”的文化塑造了德州人的味覺,還是德州人的味覺維護了“十大碗”的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