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泰安府的南北主街道
李潤深所用的堂屋中的方桌
曹夢九推崇的道德君子
1932年10月,民國傳奇人物、莫言電視劇《紅高粱》中縣長朱豪三的原型——曹夢九,受命署理平原縣長。曹夢九私塾出身,后投身軍旅,他嫻于軍政,勤政愛民,鐵面無私。平原廩生李新齋譽之為“吏不敢賄,民不忍欺”。曹縣長上任之初,淫雨成災,土匪遍地。他夙夜勤勞,除民疾苦,短期內(nèi)就使得平原氣象一新,贏得了全縣百姓的愛戴——被稱為“曹青天”,后被評為“山東模范縣長”。
曹夢九非常敬重儒家飽學之士。初到平原,即遍訪紳耆。在了解到李潤深的德行學識后,對其非常敬仰。他專門制了一塊“道德君子”大匾,贈給李潤深。當時,贈匾儀式十分隆重:曹縣長從縣衙出發(fā),拉了8大車炮仗,沿官道拉起長繩,懸掛著邊走邊放。部下抬著搭著紅綢的大匾,邁著正步,鼓樂伴奏,走了近10公里,將匾送到李宅懸掛。鞭炮掛在灣邊老柳樹上,整整又響了一個下午,碎紙屑都沒過了腳面。此匾黑底金字,掛在老宅多年,解放后曾用做床板,后來制成了菜板。
李潤深為人寬仁大度,其事跡備受鄉(xiāng)親稱道。有一年,麥收期間,拔貢家的麥子割完剛堆上場院,就遭一不軌之徒縱火,致使全部收成焚燒殆盡。鄉(xiāng)鄰聞訊,群起追堵歹徒。此人走投無路,竄入李公院內(nèi),由于無路可逃,只好鉆入胡同,直奔拔貢居住的后宅。李潤深聞聲走出屋門,肅立階前。歹徒見其儀態(tài)端莊,風度凜然,大懼,跪倒在階下。李潤深不但沒把他交給官府,反為其指出一條小路,放其逃生。此人從此幡然悔改,改惡向善。另一件事,是處理田地糾紛。拔貢有一地鄰,性貪吝,屢次把田地界碑悄悄往拔貢這邊田里移動,以漸進的方式增加自家耕地面積。為此,老李家不少人憤憤不平,欲找其討個說法。李潤深不許,反令家人主動把界碑向自家地里移了一大截。其地鄰知曉后,非常慚愧,后主動將界碑復歸原處。從此兩家和睦相處。
李潤深為人安貧樂道,平時非常樸素、節(jié)儉。他住的老宅是兩間青磚小屋,兄弟分家時,他就把宅子讓給守寡的弟媳,自己花錢又買了一處宅子,地方非常狹小,3間小北屋,他住東里間。正中堂屋里,李潤深自題“室大如斗”4個大字,自嘲且坦然。古時大官往往以“金印大如斗”夸示,但拔貢以簡樸為榮,晚年愈加淡泊,將書齋命名為“澹然齋”。他在院內(nèi)影壁邊柱子上寫有一副對聯(lián),家人只記得上聯(lián)是“勤儉持家承祖訓”。據(jù)老人們回憶,拔貢走在街上,哪怕見到一根柴禾棍,也要彎腰撿起來。
拔貢素重禮儀。平時出門,都是步行出村1里多地后上車;進村前1里多地就下車步行。不僅如此,無論去哪個村診病,也都步行進、出村,以示恭敬。他對子孫說:“祖宗、前輩都在地下看著我們呢,怎可在其頭頂上裝大! ”
據(jù)老人講,拔貢為人非常文明,一輩子不會罵人。他嘴里最嚴厲的一句話是“可惡”。如果有誰聽到他這句話,就等于是挨他的罵了。民國時期,西風東漸。有一次,他的二子李樹田從省城濟南回來,穿戴非常時髦:戴著圓頂禮帽、墨鏡,穿著風衣,拄著文明棍,派頭十足。拔貢見他如此浮華,甚是不悅,說了一句“可惡”,嚇得李樹田趕緊把衣服換了下來。
曹夢九在平原期間,將雜團土匪收拾干凈,百姓安居樂業(yè),平原成了“全省模范縣”??紤]到平原自道光年間以來縣志一直缺略,他便決定續(xù)修《平原縣志》。鑒于拔貢李潤深德高望重,就請其協(xié)助編修。李潤深對續(xù)修志一事高度重視,不顧年高體弱,全身心投入其中,很少回家。在李潤深等幾位耆老的精心修撰下,《平原縣志》高質量地完成。這是拔貢李潤深、縣長曹夢九等對平原文化作出的一個重大貢獻。
曹夢九任平原縣長期間,常去官道張登門拜訪李潤深,商討治縣之策。鑒于日寇逼近,他們十分憂慮,于是大力募捐抗戰(zhàn),積極訓練民兵備戰(zhàn)。但不久,1935年8月,曹夢九調(diào)任高密縣長。李潤深本來給3個兒子一人留了一處大藥堂,隨著日寇逼近,在拔貢的影響下,其三子李樹梅棄醫(yī)從軍,投身抗戰(zhàn),成為國民黨第四十師供需處長、少將,先后參加了淞滬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九死一生。
1937年10月,日寇攻占平原。李潤深憂憤成疾,臥床不起。去世前,還在病榻上對子女吟誦陸游的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拔貢的去世,當時震動四里八鄉(xiāng)。許多村莊的老百姓都自發(fā)趕到官道張,為這位杰出的鄉(xiāng)賢送行。
民國時期,平原土匪多如牛毛。曹夢九大力剿匪的同時,下令保護平原士紳,為其宅懸掛燈籠。土匪敢冒犯者,從重懲處。李潤深在世時,土匪對老李家絲毫不敢覬覦。拔貢一去世,日本鬼子一來,平原東南鄉(xiāng)的土匪就蠢蠢欲動,搶劫了老李家。據(jù)老人回憶,當時土匪打得門板如同篩子眼。老姥爺李樹田嚇得爬到桌子底下。土匪亂翻了一通,大失所望。他們想不到聞名遐邇的拔貢家,竟是個空架子。原來此前,拔貢為響應曹縣長治縣,救濟災民、訓練抗日民兵……曾屢屢捐資,家中早已沒什么值錢的東西了。
李潤深去世后,葬于村西洪溝河西面的李家墓地,那里的松林遮天蔽日。拔貢墳墓很高大,起了3個大碹。解放后,墓地被激進的造反派毀壞,松林被砍伐凈盡。關于拔貢的下葬,還有一個傳說。說是當時從南方來了一個會看風水的人,他一看拔貢的葬處,就很震驚。認為這里是9條小路交叉之處,風水上是“九龍爭珠”之地,后世必出大貴之人。出于嫉妒,下葬時,他指揮人在墓穴正中心向下挖了一鍬,挖出一個黑色圓球。他拿著那個圓球就走了。人們說,那個球就是“九龍爭珠”的那個“珠”,老李家的風水從此就毀了。
如今,拔貢李潤深逝世已整整80年了。80年后的今天,早已換了人間。筆者撰寫此文,深切懷念先賢,同時勉勵廣大有志青年向先賢學習,努力為國為民作出更大貢獻!
□孫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