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四牌樓
據(jù)史料記載,德州城內(nèi)北部,學(xué)宮(文廟,今德州監(jiān)獄址)以南,李家角以北,十字路口曾立有東、西、南、北四座騎道功名牌坊。木石結(jié)構(gòu),四柱三門,斗拱重檐,琉璃瓦頂,雕刻精美,金壁輝煌。西坊是嘉靖二十年進士,官至戶部主事的陳志所建。南坊是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布政使司的李逢時所建。北坊是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官至御史的王楠所建。四坊生輝,亭亭玉立,相互媲美。然而歲月無情,寒暑交替,春秋輪回,百余年時光過去了,由于年久失修,牌坊終究難逃倒塌的厄運。到崇禎年間,舊坊拆除,又由另外四位達官顯宦重修,仍在原地建立四坊。這新四坊的主人,東坊為天啟二年進士、官至御史的趙繼鼎所建;西坊是天啟五年進士、官至御史的盧世所建;南坊是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官至布政使司的金煉所建;北坊是天啟五年進士、官至太常寺卿王都所建。
這組功名牌坊由于建在德州城北部,與朝陽門外南四牌坊在同一中軸線上,遙遙相對,所以德州人俗稱其為“北四牌樓”。北四牌樓前后兩次由德州籍八位在京官員所建,牌坊造型古樸典雅,秀美壯觀,牌坊與古城相輔相承,給人以莊嚴(yán)肅穆而又玲瓏可愛的印象和感覺。鯉魚騰浪和鹿的雕刻彩繪圖案,其雕刻物象之逼真、手法之獨特,令人叫絕,不但象征著科舉及第、金榜題名,而切也代表著升官晉爵、高官厚祿。
◎南四牌樓
明嘉靖年間,在昔日德城朝陽門(南門)外,棗市街、南關(guān)街、稅務(wù)街(今前進街)、馬神廟街(今光明街)四街交叉十字路口,德州籍四位在京官員,為光宗耀祖,顯耀門楣,曾各建一座四柱三門重檐木石牌坊(俗稱南四牌樓),東曰“諫議坊”,是嘉靖八年進士、官給事中的葉洪所建;西曰“翰林坊”,是嘉靖十四年進士、官光祿寺卿盧宗哲所建;南曰“都憲坊”,是弘治十八年進士、官都御史袁擯所建;北曰“亞卿坊”,是貢士入太學(xué)、官刑部侍郎宋性所建。同北四牌樓一樣,南四牌樓也屬于“功名坊”。
除了有代表性的南、北四牌樓,明清時期德州的大小牌坊數(shù)不勝數(shù),僅1935年《德縣志》中記載有地點、有名稱的牌坊就達56座之多。像九達天衢坊、擢英啟秀坊、一門雙節(jié)坊、軍國重寄坊、三世完節(jié)坊、懷清摩漢坊、李家節(jié)孝坊、忠孝兩全坊、蟾宮坊、進士坊(兩座)、大中丞坊、世科坊、進士第坊、冰操玉潔坊、電察坊、鑒照坊、啟秀坊等都名列其中。一座座古牌坊,既傳承著歷史,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凝聚著工匠們的聰明才智與精湛技藝,昔日的牌坊,雖大多數(shù)已凐滅無存,但志書中那一行行的文字記載,仍在向人們訴說著德州城的滄桑歷史。 □記者 李娜 通訊員 田貴寶 張軍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