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德州的諸多舊街巷中,有很多是因為集市而命名的,如“柴市街”“米市街”“馬市街”“線市街”等等。顧名思義,這些街道都曾經(jīng)是某種貨物集中交易的地方。那么,老德州城地圖中的“水市街”又是怎么來的呢?它在什么地方?歷經(jīng)了風(fēng)雨滄桑的它,又是怎樣黯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呢?
已淹沒在現(xiàn)代高樓大廈中的水市街及沿街老房
現(xiàn)水市街一角
水市街附近的老民房
◎水市街的地理位置
水市街在哪里?聽曾在小西門一帶居住的老人們講,它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小街道,西端通向小西門(廣川門),東端的路口被稱為北門角;它與北門里大街(現(xiàn)在的勝利街)在北門角相接,由此向東是衛(wèi)署街,向北是北城門,向南則通向呂家街。小西門故地在現(xiàn)在的小鍋市東南、迎賓路以西的晶華集團廠區(qū)里;北門角則是北門(拱極門)向南直行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在現(xiàn)在勝利街中部一帶(現(xiàn)在勝利街的北端附近就是北門)。過去的水市街,南邊是“小校場”,北邊是“箭道”,東邊衛(wèi)署街上是德州衛(wèi)的衛(wèi)署衙門,周圍住的居民有不少都是滿清西營兵將和他們的后代。
什么是“小校場”?冷兵器時代士兵進行早操、晚操的地方。什么是“箭道”?那是清朝西營的兵將練習(xí)射箭的地方。清代在德州駐守的軍隊有滿族的八旗兵,也有漢族的“綠營兵”,“綠營兵”就是西營兵。到了光緒末年,國勢衰微,國家養(yǎng)不起這么多部隊,西營就被裁撤了,但是這些將士的后人卻仍然聚居在這里。這么一個看起來跟部隊關(guān)系密切的小街道,怎么會叫“水市街”呢?
◎喝水喝出一個街名
水市街是怎么得名的?當(dāng)然是因為它過去是“水市”?!八小庇质窃趺椿厥履??原來,由于城內(nèi)水質(zhì)不好,幾乎所有的井水都是咸水,老德州人洗洗涮涮大都用井水和海子里的水,喝水、做飯則大都用在這里買的水,這里就形成了一個“水市”。
老人們說,“水市”的水都是從小西門外取的運河水。雍正十二年(1735年)以前,出了小西門十幾米處就是運河,而大西門和南門、北門離運河就相對較遠(yuǎn),城里的人要去挑運河水來喝,從這里走無疑是最近的。再加上大西門外是水館驛、米市街和碼頭,商鋪林立,官船、民船都在這里停泊、卸貨,人來貨往,熱鬧非凡,根本不是集中取水的好地方;而北門外多洼地,距離運河也不如小西門近,相對偏僻安靜、取水方便小西門外,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老德州人取水的最佳地點,這條從小西門進城的必經(jīng)之路也就漸漸形成了一個“水市”。
雍正年間,運河改道,從橋口街東邊來到了它的西邊,離老城比以前遠(yuǎn)了一些。老運河河道被廢棄,變成了死水、葦子地,水就無法再飲用了,人們只好走遠(yuǎn)一點,到新運河去挑水。當(dāng)時的人們要到運河去取水,有這樣幾條路可以走:一是過小西門走廣安橋,到小鍋市運河邊打水;二是走大西門,經(jīng)順城街、米市街、九達(dá)天衢橋、橋口街到橋口街西首的運河岸邊來打水;再就是從出南門,走豆腐巷。其中,從小西門到小鍋市的打水路線,雖然比過去遠(yuǎn)了不少,但仍然是最近、最合適、最方便的打水路線。這條路線走到水市街盡頭也只有一華里左右,進了城往南走,大約兩華里就能到呂家街。所以,此時水市街的地位讓然非常重要。
◎水市街上賣水忙
“水市”里買水賣水的場景是什么樣的?老人們說,水市街有很多店面,但都是賣早點的、賣小吃的或賣其他東西的,賣水的都沒有店面。有下苦力的人想掙錢,就自己到河邊去取水,在獨輪車上架上六桶或八桶水,蓋上木板,早晨推到水市街邊上來等著。到運河里去取水又不花錢,出了城門就打,打多少隨便,基本上沒有成本,他們只是賣把子力氣。
城里哪家商店的店主想要水了,喊一聲“小二,叫兩車水去!”小伙計就來到水市街,找到賣水的說:“來兩車水。”賣水的把水送去之后,再去河邊打水,等他的下一樁買賣。送了水,掙到錢,一天推上一趟水,就有吃有喝了。一般情況下,四挑水一來,小缸就滿了;八挑水,大缸也滿了。這些水,光吃飯喝水就夠用一段時間。有時候有的主顧提前把水訂好了,賣水的就定期主動地去給他送。
那時幾乎家家都有大缸,有白礬,有搟面杖形狀的攪棍。剛買了水或打了水來以后,水還是渾的,就弄點白礬,碾成末,把它擱在水里攪。攪完以后把棍子拿出來,讓它自己慢慢沉淀,一會兒之后,水變清亮了,缸底下則沉下來一些灰塵和泥沙。據(jù)老人們說,運河水是甜水,比咱現(xiàn)在的飲用水還甜。因為貴,又甜,所以人們只把它當(dāng)飲用水,做飯、熬粥、下面條什么的,做其它的用途就舍不得用河水了,能用井水就用井水。這樣,一挑水有時候竟然可以用好幾天。
不過水市街上扶著水桶的可并不都是賣水的和賣水的,因為運河水的價格比較貴,所以實際上只有家里條件較好的人家才會來買水,窮人買不起,就自己到河邊去挑,小西門附近的居民,因為挑水很方便,也大都自己挑水喝。即使是經(jīng)常買水的富人,一般也不會奢侈到用買來的河水洗衣服刷碗的地步。
◎“水市”成為歷史
水市街上,賣水的、買水的、自己挑水的人熙熙攘攘,聚集在一起的熱鬧場面,我們既無法考證具體起于何時,也很難說清是什么時候終止的。我們只能推測,大概雍正十二年以前它就是這個樣子,一直到了民國年間,它還是這樣。但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一切都在變化,水市街也漸漸地變了。
由于水市街靠近小西門,小西門又靠近津浦鐵路,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沿鐵路南下,迅速把炮口對準(zhǔn)了小西門和小西門里水市街一帶;城破之后,日本人又在小西門里對手無寸鐵的百姓進行了屠殺,制造了“小西門慘案”。水市街周圍的民房在炮火中損毀嚴(yán)重,居民有不少被日本人殺害;活下來的人漸漸地都搬走了,水市街也就因此漸漸衰敗下來。盡管如此,在一段時間里,它仍然是城里重要的取水通道。
這只是水市街改變的第一步。1954年,德州城里通上了自來水,第一個龍頭就通到了勝利街與水市街交接的北門角路口附近。據(jù)說,水管里的水仍然來自運河,是從豆腐巷一水廠那里經(jīng)過了沉淀、消毒等處理以后,輸入到城區(qū)里來的。水管修好了以后,賣水的和買水的都漸漸消失,水市街的作用也就漸漸失去了。
當(dāng)初由城內(nèi)老百姓自發(fā)的需求自然產(chǎn)生的水市街,因為歷史的發(fā)展自然地消逝在了歲月的長河里。如今只有從勝利街中段到迎賓大道之間的一小段破舊的胡同,成為這個歷史的過客留下的唯一痕跡,而隨著時代繼續(xù)向前發(fā)展,這一小段也必將迅速淹沒在歲月的長河之中。
□記者 王曉松 通訊員 徐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