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國的革命運動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在寧津——這個山東與河北交界的地方,革命的火種也悄然點燃。說起共產(chǎn)黨在寧津的發(fā)展,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談,一部分是共產(chǎn)黨寧津黨支部的活動,另一部分則是寧津縣委的活動,兩者之間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兩部分在一起就組成了早期共產(chǎn)黨在寧津發(fā)展的整個歷史。
榮孟源
李廣文
1937年秋,寧津成為我黨最早發(fā)動抗日武裝起義地點之一。
◎黨支部的成立異常艱辛
說到寧津縣黨支部的建立,必須要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劉格平,正是在劉格平的影響之下,寧津這個魯西北小城,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而之后寧津縣委的成立,也都有劉格平的影響在內。
劉格平(1904—1992年),曾用名劉子敏、劉襄儂,1904年3月11日生于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大堤東村的一個地主家庭。6歲入私塾讀書。1918年9月加入江蘇督軍直系軍閥李純的部隊,后在南京入隨營軍事學校學習。1919年參加了“五四”運動,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1922年在天津由共產(chǎn)黨員張隱韜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毅然背叛封建地主家庭,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3年,劉格平在鹽山縣堤東村,建立了津南第一個團支部。那時,他就經(jīng)常到慶云、寧津、樂陵一帶開展活動。1926年秋,劉格平任津南特派員,他利用民族和親戚關系,再次到這一帶進行活動,并發(fā)展了一批黨員。在1926年底的時候,劉格平來到了寧津縣長官鎮(zhèn),在那里他介紹馬如林(又名馬全振)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2月,劉格平受上級黨組織的派遣,在堤東村建立了中共津南特委。1927年3月,考慮到當時的社會大形勢,為了更好地開展津南各縣的革命工作,津南特委派宣傳委員邸玉森到寧津縣長官鎮(zhèn),協(xié)助馬如林建立了寧津縣(城東)工委,隸屬于津南特委。由于當時的寧津縣只有馬如林一個共產(chǎn)黨員,所以當時的寧津縣(城東)工委由馬如林擔任書記,整個寧津縣(城東)工委也只有馬如林自己在寧津縣開展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當時的國內形勢急劇惡化,迫于當時的國內形勢,而且馬如林還沒有任何的收入,1927年5月,馬如林不得不外出謀生,自行脫黨,寧津縣(城東)工委解體。至此在這個魯西北小城,革命之火剛剛點燃就在萌芽中熄滅,歷時三個月。雖然這個黨支部存在的時間很短暫,但是卻為寧津縣人民的思想啟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后來寧津縣委的成立也都受到了影響。
◎不斷遇挫,黨支部未能長久存在
1926年,家鄉(xiāng)在寧津的共產(chǎn)黨員崔鴻鈞、劉元俊等人,回到家鄉(xiāng)后,尋找黨組織未果,為了能夠更好的開展革命運動,傳播共產(chǎn)主義思想,為了開展黨的創(chuàng)建工作,于1927年8月,在崔寨子秘密建立了寧津黨支部,崔鴻鈞任黨支部書記,委員包括后來對寧津共產(chǎn)黨事業(yè)發(fā)展有深遠影響的王興周等人。
但是這個黨支部存在的時間也不是很長,1928年4月,崔鴻鈞外出就醫(yī)治病,由劉元俊接任支部書記,1928年7月,由于形勢不斷惡化,劉元俊去天津活動,至此,這個秘密成立的黨支部也宣布解散。
雖然黨支部解散了,但是共產(chǎn)黨員在寧津的活動并沒有就此停止,在沒有當?shù)攸h組織指導的情況下,寧津縣的黨員王興周等人開始轉入地下活動,在這段時間內,王興周等人發(fā)展了很多共產(chǎn)黨員。到了1932年春,寧津王家廟小學已有共產(chǎn)黨員七人,為了能夠更好發(fā)揮黨員的戰(zhàn)斗作用,1932年6月,中共津南特委派泊鎮(zhèn)師范共產(chǎn)黨員吳建華,到王家廟小學建立了泊鎮(zhèn)師范黨支部王家廟高小分支部,有李萌章任書記。支部成立之后,積極領導學生開展革命活動。1932年9月,支部遭到破壞。
縱觀這些黨支部的建立,都是在沒有本地黨組織的領導情況下建立的,雖然建立的時間比較早,但是由于人員較少,活動力量不足,都存在很短一段時間就因為不同的原因而解散。從這段時間之后的黨支部,則是在寧津縣委的組織下成立的,黨支部的活動有統(tǒng)一的指揮,目的明確,行動有指揮,為更好的發(fā)展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黨員活動從未終止
雖然寧津的黨支部一直處于斷斷續(xù)續(xù)的狀態(tài)中,但是寧津的黨員活動從沒有停止過,王興周等人在寧津進行了抗日募捐活動,還搞了反封建、破迷信、砸神像等活動,還通過協(xié)助柴胡店區(qū)公所辦區(qū)自治,以爭取政治民主等活動。
1930年冬天,在外的寧津青年王見新等人回到了寧津,協(xié)助王興周等人搞了不少活動。1932年7月底,王興周、榮孟源和王見新等二十多人,在王表寰莊小學成立了“今日讀書會”,在會后的幾天,王興周找到了王見新,把王見新介紹加入了共產(chǎn)黨,并商量準備成立寧津縣委的問題。后來在寧津城西的坊子街,王見新、榮孟源、李蔭章、宗吉慶等人第一次見面,這些人也是后來寧津縣委的主要成員。人們到齊后,李蔭章主持了這次的會議,當時眾人認為寧津的黨在當時的活動中,頭緒很亂,現(xiàn)在中心縣委批準他們成立縣委。而這次會議則是縣委的成立會,當時到會的人都是縣委委員。并且眾人在會上還討論了寧津縣委的分工問題,因為王興周是有名的共產(chǎn)黨員,所以眾人一致推舉王興周為縣委書記,而李蔭章等人則任組織委員等職務。縣委成立之后,眾人就按照在縣委會上的安排,進行擴大宣傳,發(fā)展黨的組織等工作,同時以各種形式聯(lián)系知識分子,物色發(fā)展對象。但是這個縣委存在的時間也并不長久,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王興周就因為個人原因要離開寧津,去天津工作,寧津縣委被迫停止活動。
◎黨的隊伍逐步壯大
1932年11月,河北省委巡視員廖華到寧津巡視工作。李蔭章等人在坊子西邊倉上王錫珍的小學里開會。會上廖華向寧津縣的黨員們講了國內外形勢和當時的任務,并要求李蔭章等人在半年內發(fā)展二百多名農(nóng)民黨員,開展農(nóng)民中的日常斗爭,發(fā)展與擴大游擊運動。在會上廖華得知了王興周離職的情況后,決定重新組織寧津縣委,隸屬于津南特委,由李蔭章來擔任縣委書記。
新縣委成立后,積極開展各種群眾活動,組織了“教職員聯(lián)合會”,并在教育經(jīng)費的問題上和當時的教育局局長李憲邦進行了斗爭,進行革命宣傳,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王見新等人甚至把標語寫到縣大隊駐地廟門前的影壁墻上,而且還在廟會上分發(fā)宣傳的小紙包,這樣的宣傳雖然擴大了影響,但也暴露了共產(chǎn)黨的有生力量,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注意。在這樣不斷的宣傳活動下,到1933年8月,寧津縣的黨組織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二十多個支部。在此期間,不少在外讀書卻因為學潮運動而被開除的學生回到了寧津。其中李廣文回到寧津后,以學生身份在學校做學生工作。這些人為寧津帶來了先進的共產(chǎn)主義思想,也為共產(chǎn)主義在寧津的發(fā)展起到了更好的促進作用。
在1934年這一年的時間里,由于上級沒有派人到寧津來指導工作,寧津縣委的眾人對于黨的工作怎樣開展都沒有頭緒,寧津縣委的工作處于一種潰散狀態(tài)。1934年底,寧津縣的黨組織開始遭到破壞。首先是縣委書記李蔭章于1935年1月被捕,接著組織委員宗吉慶也被捕,寧津縣委的眾多黨員隨后開始了躲藏的生活。雖然寧津縣委遭到了破壞,但是寧津縣黨員們的活動并沒有就此停止,在次期間,地下黨員還開展了多次的農(nóng)民斗爭運動。
1935年2月,中共津南特委了解到了寧津縣委的情況后,又重建了寧津縣委,由王錫珍任縣委書記。1937年2月,遵照津南特委書記趙博的指示,王奎章、李廣文來寧津檢查工作,又調整了寧津縣委,由李廣文接任書記一職,縣委仍然隸屬于津南特委。這段時間,黨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動武裝抗日。由于當時已宣布國共合作,所以王見新等人成立了抗日后援會,宣傳八大綱領,進行抗日募捐,發(fā)動群眾,獻銅獻鐵,參加各種抗戰(zhàn)活動。
1937年7月底左右,日軍侵占了滄縣,形勢開始緊張起來。在津南特委的組織下,本著“在寧津拉游擊隊,堅持平原游擊戰(zhàn)”的方針,各抗日后援會開始動員組織群眾,參加抗日武裝。1937年9月份,寧津縣委全體成員和全線黨員,遵照津南特委的指示,參加了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奔赴抗日前線。
■記者 李紫光 通訊員 孫久生 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