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就是爺爺?shù)拿?BR>
????我爺爺叫劉洪富,1890年9月生。那是滿清晚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農(nóng)業(yè)社會,土地是農(nóng)民賴以生存的生產(chǎn)資料。爺爺從小種地,沒讀過一天書。曾祖父劉鳳格是個鄉(xiāng)間私塾的教書先生,活了90歲,他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我的爺爺行三。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曾祖父沒讓他任何一個孩子讀書。孩子們從小就撿柴、拔草、放牛、種地。
????因此,我的爺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他不僅是個種地的好把式,而且是種菜園子的行家。到爺爺自己頂門立戶過日子的歲數(shù),從曾祖父那里分到了一塊地。這塊地共計三畝五分八厘二毫四絲,是曾祖父的父親留下來的,算是一份祖業(yè)吧。
????這塊地的地契文書是這樣記載的:立賣契人倪兆成、倪兆有為錢使用,將自己西南南北地一段,計地三畝五分八厘二毫四絲。其地東至買主,西至趙,南至大道,北至大道中,四至分明。今同中人傅成章、傅文學說合,賣於劉芳名下為業(yè),共價銀五兩。其銀當日交足,并無欠少,恐后無憑,立文存證……
????這份地契文書是爺爺分家時從曾祖父那里繼承來的。地契用毛筆在宣紙上抄寫,并無官府印章,屬于民間土地買賣的契約文書。分得這塊土地表明爺爺已經(jīng)開始頂門立戶過日子了。
????土地雖然不多,但日子還過得去。爺爺對土地的感情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總想多攢幾個錢,多置幾處宅子多買幾畝地,給后代子孫留下點家業(yè)。
????爺爺年輕的時候,中國正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中國的農(nóng)村也完全是封閉狀態(tài)下的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土地作為農(nóng)民賴以生存的生產(chǎn)資料,在爺爺?shù)男哪恐?,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沒有土地無異于等死,只有拼命干活,多攢下幾個錢置上地置上宅子,日子才能有保障。
????從現(xiàn)有的這些土地文書看,爺爺?shù)搅?0歲的時候才用自己掙來的血汗錢買到第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這個時候已經(jīng)到了民國年間,末代皇帝雖然倒了臺,民國政府坐天下,可未改變的仍然是生產(chǎn)資料的私有制,土地作為私有財產(chǎn)可以自由買賣,這從爺爺購買第一塊地的地契文書中可見一斑。
????這份地契文書是這樣寫的:“立賣契人石萬清,因無洋錢使用,將家西東西地一段北邊計地八畝,其地東至唐財,西至劉慶祥,南至賣主,北(道中)至唐萬太,四至分明。合同中人石光仁說合,賣于劉洪富名下永遠為業(yè)。言明每畝價錢二十元,其錢當日交足,恐后無憑,立文存證?!?BR>
????這份立于1930年的地契文書,除民間起草的草稿外,還要填縣政府正式的契紙,按比例繳納地產(chǎn)稅并隨收紙價銀和注冊費。契約分兩份,一份是買契紙,一份是賣契紙。買契紙是政府統(tǒng)一印制的,只需照章填寫。
????從現(xiàn)存的這些地契文書看,這是爺爺親自購買的第一塊土地。他和全家人拼命干了十幾年,全部積蓄都用上了,足見土地對于一個農(nóng)民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