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德州北城內(nèi)門。
??? 德州古城的北門名曰 “拱極門”。德州人都知道自從明初修完磚城墻后,德州北門就一直形同虛設(shè),很少開過。
??? 此事有多種說法,最多的是,因此門犯“太歲”。 “太歲”為道教神明的尊稱,是對應(yīng)天地神煞的領(lǐng)導(dǎo)。太歲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不可冒犯。只要冒犯皆會導(dǎo)致官運糾纏、仕途阻滯、投資失利、人事不和及感情離合,嚴重者有意外血光之災(zāi)等。而德州城的北門竟冒犯了“太歲”,所以自修好后就不敢開啟。
??? 另有傳說,德州北門不僅犯“太歲”,而且與北京金鑾殿上皇帝的寶座成一條直線,故皇帝下旨:永遠不允許開啟。
??? 據(jù)傳說,明朝宰相劉伯溫在修北京城時,只看了北京當?shù)氐娘L水,卻沒注意到幾百里外德州城北門的位置。等修完紫禁城、金鑾殿后,朱棣登基坐殿處理朝政時,只要抬頭往金鑾殿外觀看,就會感到有一道亮光刺他的眼。開始他不太在意,可長時間老是這樣,這位本來就心虛的皇帝,就產(chǎn)生了些怯意和疑慮。
??? 某日,早朝完畢朱棣特意留下劉伯溫,皇帝問:“劉愛卿,我為何一抬頭向外看,總感到有一道亮光刺我的眼哪。 ”劉伯溫說:“請我主,允許罪臣前去觀看。 ”朱棣說:“赦你無罪,前來無妨。 ”
??? 劉伯溫起身走到皇帝的寶座前,轉(zhuǎn)身向北仔細一看,大驚失色,跪倒對朱棣說:“回稟陛下,罪臣該死。 ”皇帝不解。劉伯溫答:“罪臣在設(shè)計紫禁城的中軸線時,沒注意到幾百里外德州城的北門,此門原本就犯‘太歲’,而今又與紫禁城的中軸線同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陛下坐朝時,只要德州的北門開著,就會有道亮光耀陛下之龍目。此事是罪臣疏忽,請皇帝賜罪。 ”
??? 朱棣聽后,認為劉伯溫不是故意而為,就說:“朕可赦你無罪,但你必須立即找出破解的辦法。 ”并說:“事后要查一查,是誰修的德州城,他修城時為何要觸犯‘太歲’?
??? 劉伯溫說:“啟奏陛下,修城的二將無知,城池修好后就已受到處罰。今日之事確實是罪臣疏忽而至。再說德州城在先、京城在后,如再治他們的罪,實不在情理。 ”
??? 朱棣問:“你說怎么辦? ”劉伯溫忙說:“只要將德州城的北門關(guān)閉,永久不開就行了。 ”
??? 朱棣在靖難之戰(zhàn)時,就對德州有成見,總想找個理由治一下德州,可經(jīng)劉伯溫這么一說,朱棣只好暫時作罷。他傳令下旨:“德州城北門犯‘太歲’,永遠不允許開啟。 ”從此,德州城的北門也就形同虛設(shè)了。
??? 由于此處交通不便,致使德州城北頭的城墻附近 (現(xiàn)勝利街),雖有不少軍政衙門駐在此處,又有不少的廟宇,可此處卻只有威嚴而也無繁華之感。使得北城墻內(nèi)有好多空閑的濕地,埋了不少的墳?zāi)梗@得很荒涼。 “德州城真是怪,城里可以埋棺材”的民謠就指此地。
??? 實際,德州北門長期不開的主要原因是:明初德州在修磚城的同時,還在城北修了 “十二連城”。哪知“十二連城”大部分的主體工程剛剛修好,甚至有的工程才建了一半,朱家內(nèi)部為爭皇位的“叔侄之戰(zhàn)”就開始了。
??? 朝廷大將李景隆,在白溝河被燕軍打敗撤回德州,燕軍隨即追來,還沒有完全建好的德州“十二連城”,就倉促用于戰(zhàn)爭了。
??? 三年的靖難之戰(zhàn),百萬虎狼兵拉鋸血戰(zhàn)于德州,無辜的百姓慘遭征戰(zhàn)、掠奪、饑餓、燕兵報復(fù)性的屠殺等,使德州大地白骨遍野,城北的“十二連城”成了數(shù)以萬計的士兵和德州百姓的墳?zāi)?,此處成了無人區(qū)。
??? 連年的戰(zhàn)爭,致使德州城北無人、無村、無路。多年來,雖說德州被稱為“九達天衢”,系九省御路的必經(jīng)之地,可御路卻是出德州走向西北,進入景縣而去北京的。直接從德州向北的路并不發(fā)達,時至解放后,直到修了京福高速后才略有改觀。由此可知,古時德州古城的北門,開與不開并無大礙。
??? 因此,德州城只有三關(guān) (東關(guān)、西關(guān)和南關(guān)),唯獨沒有北關(guān),也就留下了“德州城真是怪,北門外邊無村寨”的民謠。
□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