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邑縣德平鎮(zhèn)曹冢漢墓被列入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引起大家訪古的興趣。
漢初著名政治家
曹冢漢墓東100多米是曹家冢村,村子因墓而名。村名碑上說,古墓相傳為漢代丞相曹參的墳冢。村莊自漢至元所居都是曹姓人家,元末明初的戰(zhàn)亂瘟疫使此處僅剩一女,永樂年間,趙有才從壽光遷來與其結(jié)為夫婦,重建家園。現(xiàn)在村中的趙曹兩姓是同宗。
舊《德平縣志》記載:“曹家冢亦稱帝王冢,在縣西北八里,高二丈,周二百步。帝王未詳何代。 ”現(xiàn)在墓臺周長約有百米,高七八米,冢上滿是高高低低的雜樹,春夏之際開滿五彩繽紛的花朵,秋天里紅瑪瑙般的酸棗綴滿枝頭,堪稱古邑一景。
曹冢古墓考定為漢代,還未能認證是否為曹參之墓。
據(jù) 《史記·曹丞相世家》記載,曹參(?—前190),字敬伯,今江蘇沛縣人。劉邦稱帝后,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劉肥為齊王時,曹參擔任齊相國9年,他采用蓋公“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shù)”,使原來動蕩不安的社會日趨穩(wěn)定,恢復發(fā)展了經(jīng)濟,被齊國人稱為賢相。漢惠帝時蕭何去世,曹參繼任漢朝相國三年,依行舊法,“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留下了“蕭規(guī)曹隨”的佳話,成為西漢初期的著名政治家。
曹參墓志存疑問
1982年在距曹冢漢墓15公里處的理合鄉(xiāng)魯家廟村,發(fā)現(xiàn)一通 《漢光祿大夫曹府君墓志銘》,習稱《曹參墓志銘》,現(xiàn)保存于臨邑縣文化館內(nèi)。
該石碑高71.5厘米,寬76厘米,厚11厘米,左下角斷殘。碑刻隸書陰文,左上角4行字難識,現(xiàn)還存有457個字。據(jù)研究,此碑銘的書法風格屬漢隸中方整一類,酷似秦簡的筆法,頗有鐘鼎的味道,似出于官書。但據(jù)原收藏人講,其遠祖是乾隆年間文人,廣集石刻,自鐫帖石,出售拓片,是一位拓片商。所以此曹參墓志銘存疑。但是至今還沒有發(fā)現(xiàn)墓志的真品,故缺乏鑒別的參照。
曹參是漢朝第一位被封之臣,地位顯赫,但是現(xiàn)存正史中沒有對其墓地的確切記載。按照漢代喪葬習俗,他可能安葬在故鄉(xiāng)江蘇沛縣,或者封侯地今山西臨汾西南,也可能陪葬在漢高祖劉邦陵的陜西咸陽市。曹參曾在齊國做丞相多年,離開后三年就去世了,所以在此立墓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歷史上有很多一人多墓的情況,曹參墓究竟在何處,現(xiàn)在還沒有定論。
曹冢傳說永流傳
曹冢漢墓有一個流傳至今的傳說。很久以前,在德平南關(guān)有個接生婆,有天夜里被請去接生,說是孕婦難產(chǎn)。老太太上了小轎,只知道朝西北而去,只一袋煙的功夫就到了。這座深宅大院氣派極了,墻上畫滿了畫,丫環(huán)仆人都漂亮極了!
接生時,那產(chǎn)婦身材不大卻生了一個又一個。老太太低頭一看,每個娃娃都帶尾巴!她不由得一驚,原來被請進了狐仙洞。接生完,主人對接生婆表示感謝,老太太卻不由自主地說:“可是娃娃們都帶著個小尾巴”。主人一聽滿臉地不高興。
接生婆收了禮錢,還有丸子、方肉,回到家天也亮了。她回去跟老伴一說,老伴告訴她,那是曹冢子上的狐仙洞。 “人家長尾巴有什么可笑的呢?你不敬人家,誰又會尊重你呀。 ”而他們再看那些錢和東西,都變成了狐貍毛。
這個故事流傳特別廣,當?shù)厝耸芷溆绊憦牟坏満μ镆袄锏膭游飩儯c大自然和諧相處。可見古冢文化是鮮活的,它不但沒有禁錮人們的心靈,還創(chuàng)造了別開生面的鄉(xiāng)土文化。
□齊寶江 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