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活躍在運河兩岸鄉(xiāng)村里的說書藝人,他們不用桌椅道具,房前屋后就是舞臺,定期來,長篇連播,每次兩三段,他們一落腳,粉絲就會圍上來。
1972年,移風社拆除,在其舊址上修建曙光電影院,總面積達到1500平方米,樓上、樓下總計有觀眾席1370個。
九達天衢,運河之水,賦予了德州“米碼頭”“貨驛站”等美稱。殊不知,過去德州還有個名字叫 “書碼頭”。尤其是清末民初,岸邊、城內(nèi)大小書場上百家,聽客云集。
書場的前身,其實就是茶館內(nèi)說書的場子。舊時上午熱鬧的茶館,午后便冷清下來,可爐火依舊旺盛,桌椅也現(xiàn)成,不請上一位說書先生來說一下午,生意便少了許多。到這些小茶館來說書的先生,不是剛剛滿師出來歷練的新人,便是“說漂了”的藝人(說書中途,因聽客跑掉而停書,就叫“說漂了”)。他們的要求不高,茶館一下午來七八十個聽客,一天下來就可以分到三四元,約合現(xiàn)在人民幣50元。場東免費提供住宿,藝人的飲食也比較簡單,維持生活不在話下。
1928年,德縣開展破除迷信活動,將城隍廟改為中山市場,藝人賀風山等在中山市場東廂房興辦“同友茶社”,內(nèi)設(shè)茶座茶凳,有100多個座位,天津書段說唱隊進行首場演出,主演是樂亭大鼓演員張云芳,轟動州城,為德州建立固定書場之始。不久,藝人付立山也在中山市場內(nèi)開設(shè)書場,有100個座位。 1933年后,德縣進德分會在移風社、大王廟、楊家墳等地先后開設(shè)了書場,演出曲藝、皮影等。至1946年德州解放,書場大部分關(guān)閉。
1948年,藝人張?zhí)诨疖囌灸舷卵麓罱?00余人的簡易書棚,說唱西河大鼓,1950年夏天,藝術(shù)大師侯寶林先生曾到這里表演。藝人張玉芳在火車站北側(cè),開設(shè)容納80余人的書場,由演員徐浩嵐當家,主說評詞;范景堯則在中山市場內(nèi)恢復(fù)了原付立山書場。 1953年,張?zhí)?、范景堯先后將書場遷于今解放路新華書店位置和東方紅布匹批發(fā)市場位置。后來,拓寬東方紅路時,兩書場均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