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明
有兩尊威風(fēng)凜凜的石獅,巋然屹立于振華大街寧津烈士祠內(nèi),伴著蒼松翠柏,常年累月為英雄烈士們站崗放哨,不懼風(fēng)霜雪雨,不畏電閃雷鳴,不怕酷暑嚴寒,忠于職守,無怨無悔地堅守在自己崗位。
關(guān)于這兩只石獅的來龍去脈,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數(shù)不過來的“疙瘩”
相傳清朝康熙年間,這兩尊石獅原本在牟家庵的尼姑庵門前。
一天,江南有位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這里,要求在庵打尖借宿,庵里的尼姑不但不讓住,還惡言相加,趕了他出來。這位舉子心里恨恨地說:“有朝一日,我金榜題名,一定拆了你這尼姑庵?!彼蛉舜蚵牭弥?,向東不遠處,有一處王家廟可借宿,半夜時分趕到后,廟里的和尚不但安排一潔凈禪房供他居住,還給他燒好熱水叫他沐浴,并端上熱乎乎齋飯,感動得這位舉子直說謝謝。
來年揭榜,這位舉子高中狀元,他果然沒有食言,派人拆了那座尼姑庵,并把門前兩尊石獅送給王家廟作為謝禮。
但是,在運這兩尊石獅時,卻遇到意想不到的難題:不知是故土難離,還是別的原因,石獅裝上車,無論大騾子車還是大馬車,就是拉不走。無論牲畜怎么用力,大車紋絲不動。后來,有人想到,堤上王村有一位曾在戰(zhàn)場上立下赫赫戰(zhàn)功,后得罪了皇帝被貶回鄉(xiāng)的將軍,或許他有辦法。把他請來后,不知是懾于他的威名,還是一身殺氣,大家竟用一輛小驢車就輕松地把石獅子運到了王家廟前。
隨著日月交替、歲月更迭、戰(zhàn)火頻繁、天災(zāi)人禍,王家廟香火也日漸衰落,廟宇坍塌,門口只剩下孤零零的兩尊石獅了。
這兩只石獅坐落在1.5米見方的四方石墩上,石墩高大約有80厘米。石獅頭上有密密麻麻的石疙瘩,每次去那里,我和小伙伴都會爬上去數(shù)數(shù)上面的“疙瘩”,但無論怎么數(shù)也數(shù)不清楚。有一次,一伙小學(xué)生拿著粉筆認真地在“疙瘩”上畫符號,結(jié)果也數(shù)不對。后來,來了一位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學(xué)生,不信這個邪,同樣也是數(shù)了半天沒數(shù)出準確的數(shù)來。
嘴饞引發(fā)的“血案”
兩只石獅子中,右邊的一只是雌獅,左邊的一只是雄獅。奇怪的是,這只雄獅少了半邊耳朵——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里還流傳著一個古老動人的傳說:清朝末年,在兩只獅子的北邊路旁,有一對夫婦開了一家肉鋪,由于童叟無欺,從不缺斤少兩,不賣病死豬肉,深得河兩岸三里五村的鄉(xiāng)民信任,一時間門庭若市,生意異常紅火。
夫妻倆起早貪黑,小日子漸漸有了起色??墒怯幸欢螘r間,宰殺的豬肉總是賣不出數(shù)來,每天白天賣剩下的肉,第二天就無緣無故地少了,夫妻倆心里非常納悶,懷疑夜里有人來偷肉。一天夜里,男主人拿著剁肉的砍刀躲在他家的隱蔽處,半夜時分,突然一條黑影閃進門里,抓起案板上的肉就朝嘴里塞。說時遲、那時快,男主人手持砍刀就向黑影頭上砍去,只見黑影頭一歪,“啪嗒”一聲掉在地上一塊什么東西,黑影迅速逃出門外。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夫妻倆起來查看,立即發(fā)現(xiàn)了蹊蹺:地上有點點血跡,不知道是什么血,在肉案的腳下,有一塊類似獅子半截耳朵的石塊。夫妻倆不知所措,循著血跡一直找到那只雄獅面前,發(fā)現(xiàn)石墩子上還有斑斑血跡。抬頭仰望,手里的那塊類似獅子半截耳朵的石頭,正和雄獅的少了的半塊耳朵吻合。這夫妻倆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只石獅每天去偷吃自家的肉??吹绞掷锉欢缦碌亩洌麄兎浅@⒕魏ε?,怕今后神獅發(fā)怒怪罪他們,于是當天就搬離了那個地方,去別的地方做生意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時任寧津縣常務(wù)副縣長林福寅的多方斡旋下,寧津給對岸吳橋縣王家廟附近村莊補償一些農(nóng)業(yè)物資,而這兩尊具有歷史、文物、考古價值的古老石獅順利地運送到寧津烈士祠,終日與為國捐軀的英雄們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