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兒時的年味從進入臘月就開始發(fā)酵了。喝完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象征五谷豐登的臘八粥,各家的父親母親就開始有條不紊地準備年貨了。
我們這些孩子就聚在一起嘰嘰喳喳地幻想著新衣服的樣子、糖果的甜蜜。此時冷清的集鎮(zhèn)開始熱鬧起來,買賣聲此起彼伏。雖然那時候物質(zhì)匱乏,但父母還是想方設(shè)法為我們準備好過年的美味佳肴。糖塊、瓜子、木耳、蘑菇……這些平常都舍不得買的吃物,此刻被父親一袋袋地買回家備用。還有豬肘子、豬蹄子、白條雞,一塊塊、一袋袋被父親扛回家中,掛在屋檐下。母親也忙著為孩子們扯花布、做衣服、做鞋子。日子,就在這甜蜜的忙碌中一點點前行。
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要升天的日子。這一天,母親是要大掃除的。屋內(nèi)屋外,墻角櫥縫,母親都打掃得細致認真;床褥都要晾曬干凈,更換上漿洗干凈的床單被罩——清除污穢的同時,也祛除來年的晦氣。而且還要給灶王爺上一盤香甜的糖餅,好粘住灶王爺?shù)淖彀?,不讓他去天庭亂說話。
到了臘月二十六,家家戶戶飄出煮肉的香氣。大塊大塊的煮肉被母親的巧手熏制得紅中透亮,香氣四溢,勾引出我們這些小孩子肚子里的饞蟲。母親在我們巴巴的眼神中,撈出最大的一塊,切成片分給我們。其余的,裝進一個壇子里,留著細水長流地慢慢享用。來拜年的親戚了,母親就撈出一塊煮肉,熱透了切成片,當成一盤硬菜。在那個年代,平常日子是很少吃肉的,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能嘗到肉的滋味,因此記憶中過年時的煮肉格外誘人、格外香,是難以磨滅的貯藏在舌尖上的年味。
臘月二十九,是家家蒸饃饃、炸面食的日子,這一天母親是最忙碌的,要把二十八晚上發(fā)好的幾盆面,蒸成白白胖胖的饅頭,而我們這些小孩子也不能閑著,被安排抱柴的抱柴,燒火的燒火。蒸完饅頭,母親就要炸面食了,馃子、藕夾子、蘿卜丸子、馓子……那時候每家都認真、鄭重地對待這個團圓祥和的日子,這幾樣面食都是必不可少,象征一家人的日子團團圓圓、紅紅火火。而我們小孩子也可以借著過年的由頭大飽口福。
到了三十這一天是最熱鬧的,一大早父親就起來貼春聯(lián)、掃院子、放鞭炮。大門口、屋門口、豬圈、雞窩、灶上,都要貼上寓意吉祥的對聯(lián)或福字。我們換上母親做好的新衣服,提著小燈籠滿大街亂跑。調(diào)皮的男孩子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偷偷放小鞭炮,整個村子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母親擺好供奉祖先的祭品,就開始和面、拌菜餡、烙火燒——年三十的午飯一定要吃火燒的,寓意著年終了要翻身,來年過上更好的日子。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守歲,餡料里一定要放進幾個洗干凈的硬幣包進餃子里,明早誰吃到帶硬幣的餃子,誰就一年財運亨通。這是個很好的寓意,因此年幼的我們一個接一個地吃個不停,就為了能吃到一個包有硬幣的,贏個好彩頭。
兒時的記憶里,年初一是最開心的日子,除了好吃的,還有壓歲錢。一大早給父母拜過年,就能領(lǐng)到父母包進紅包的壓歲錢了。錢雖然不多,但是情意深重,這代表著父母濃濃的愛意。去長輩家拜年,瓜子、糖果、花生都是可勁吃、可勁拿,直到小肚子撐得鼓鼓的。孩子們笑著、鬧著,開心極了。
“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蹦甑奈兜溃S著年齡的增長、生活條件的提高一點點淡去了,每天被雞鴨魚肉填滿的腸胃再也品不出年的味道,再也體會不到兒時盼過年的心情。而記憶深處的年味就像陳年的佳釀,慢慢地在歲月的酒窖里沉淀著、芳香著,直到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