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月的小年,我在學校獨守值班。
在校園里巡視的時候,遇見回家過年的孫老師一家三口,滿臉的笑容和幸福。走到近前閑聊了幾句,目送他們走遠。腦子里便閃出不久前聽到過的春運原創(chuàng)歌曲《回家》:回家吧!背起幸福出發(fā),別讓時間沖淡溫暖的家,我知道有雙眼睛在盼著我回家,那里有最親的人,有美好和長大……
都說三十而立,過了今年我已是超“而立”的人了。這些年走東闖西,對于“回家”的感受也是頗多。
上學的時候,感覺回家是一種溫暖。
八零后農(nóng)村的娃子,上學的時候都沒少吃過苦。那時候農(nóng)村學校條件差,教室里四面透風,宿舍里干脆就省去了門窗這個零件,五六十個人擠住三間平房。吃的更是不堪,一年四季清水面湯;自己帶饅頭,冬天凍得能當錘頭用,夏天時間長了滿是綠毛。所以最令我們盼望的就是周末能回家,去睡一宿暖暖地被窩,去吃一頓母親做的炒土豆絲,去感受一下家的溫暖。
后來上了高中,進了縣城,吃的住的都不堪憂了,就是老忘不了母親炒的土豆絲的味道。
上班了,感覺回家是一種孝順。
大學畢業(yè)我回到家鄉(xiāng)的鎮(zhèn)上當了一名老師,學校離家不超過十里。也許是長大了的緣故,村里的同齡人大都忙于生計奔波在外,整天在家里晃來晃去,總感覺有點別扭,索性就住在學校。偶爾周末回家,也待不多長時間。有一次母親的一句話徹底地擊碎了我。母親說:“一連好幾周不回家,你不想我,我不想你嗎? ”頓時我無言以對,滿心愧疚地轉(zhuǎn)過頭去,不敢面對母親哀怨的眼神。那時那刻,我知道一切的說辭都是一種不孝、一種辜負。老話說得好,兒行千里母擔憂。即使在眼前,父母對子女的牽掛又何曾少過一分呢?從那以后,每周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回家,為的就是讓母親看看自己,讓她那顆牽掛的心稍稍安寧,睡一個好覺;為的是讓母親做一頓飯,讓她心安。
結(jié)婚了,感覺回家是一種責任。
我所在的學校離我們的小家二十多公里,騎電動車大約一個小時。每周只要班里沒有課不值班,我總是盡量回家。冬天頂著大北風,盡管穿得跟粽子一樣,可是刺骨的寒風還是一縷縷地鉆到脖子里,等到了學校,兩只腳丫子已不聽使喚。夏天趕上下雨,每次都是一只“落湯雞”。即使這樣,心里還是想著回家。因為覺得回家是一種責任,不回去心里便滿是牽掛。
回家的味道是溫暖,回家的味道是孝順,回家的味道是責任,簡單的兩個字蘊含的卻是濃濃的親情。父母對子女的牽掛,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夫妻之間對于小家的愛。家的味道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味道,彼此之間給予愛的味道。
夕陽西下,美意正濃。在我心底里,回家的味道也更濃了。
張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