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 李智群 通訊員 劉希云)“俺的地全部交給合作社管理,從種到收,都不用操心。閑下的時間,還能打份工,多掙點錢。 ”9月10日,平原縣桃園街道寇坊社區(qū)西楊村村民楊文軍說。
??? 兩區(qū)同建以來,針對廣大農民上樓后種地難問題,桃園街道人大積極探索發(fā)展差異化、個性化社區(qū)產業(yè)推進方式,2011年引導成立了平原縣宏發(fā)農機作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大力推進農業(yè)產業(yè)化、規(guī)?;洜I,為農民搭建增收致富平臺。
??? “目前,我們合作社擁有固定資產600余萬元,社員129戶,占地17畝的農機大院一處,各類農機設備103臺套,土地托管服務面積2100畝,訂單作業(yè)面積3萬余畝,全年服務農戶3000余戶,社員平均每年純收入1.5萬元。 ”桃園街道辦人大代表、合作社理事長楊春安說。
??? 群眾的收益離不開合作社的 “農田托管”服務。合作社將根據農戶的需求開展耕地、播種、收割及田間管理等項活動,農民定期向合作社交付生產成本費用,因合作社責任造成損失,由合作社向農戶賠償,土地生產的糧食全部歸農民所有。
??? 通過“農田托管”服務,一方面解除了廣大拆遷群眾種地后顧之憂,使他們完全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安心外出務工經商或就地轉移從事二、三產業(yè),實現打工收入和土地收入“雙豐收”。另一方面,實行大型農機作業(yè)和土地連片經營,全面發(fā)揮土地適度規(guī)模經營效益,提高了機械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土地設施利用率,降低了機械使用、水電設施投入和勞動力用工等生產成本。
??? “一開始許多人寧愿土地荒廢了,也不愿意與我們簽訂合作。經過街道辦人大積極走訪,苦口婆心給老百姓做工作,分析利弊,終于一些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簽訂了合作協議。 ”楊春安說。
???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為合作社做好服務,發(fā)揮好代表職責,加強和規(guī)范代表工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保障。 ”桃園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趙峰說。